高考数学出题最难的人普遍认为是葛军和陶平生,其中葛军被称为“数学帝”,多次参与江苏和安徽高考命题,其试题因创新性、计算量大、回归课本等特点令考生叫苦不迭;陶平生则以极高难度的压轴题著称,尤其是他在2008年江西高考出的压轴题,全省无人做对,平均分仅0.32分。
葛军多次参与江苏省和安徽省的高考数学命题,包括2003年、2004年、2007年、2008年、2010年的江苏卷以及2013年的安徽卷,其命题难度在全国范围内引发热议。2003年江苏高考数学平均分68分(满分150分),2010年江苏卷平均分83.5分(满分160分),而2013年安徽理科数学平均分降至55分(满分150分),一本分数线狂降54分。他的试题特色是角度刁钻、综合性强、计算量大,甚至部分题目直接来源于课本但需深入理解,考生常因题目创新而不知如何下手。网络戏称“江苏数学,对十二年学习的清算”,“考完数学进ICU”等说法均指向其试题的巨大挑战性。
陶平生在2008年江西高考中担任数学命题组组长,其命制的压轴题成为“史上最难”,全省无一人完全答对,平均分仅0.32分(满分14分),最高分9分。他擅长设计极高难度的压轴题,对考生的逻辑思维、数学功底和心理承受力要求极高。虽然他主要活跃于区域性命题,但其试题难度在考生中造成的“心理阴影”使其成为另一位“出题难度天花板”。
除葛军和陶平生外,还有张景中等教育界知名人士曾公开评价某些高考试题难度过高,但未直接参与命题。高考数学的难度与命题团队协作密切相关,单一命题人难以完全决定整体难度,但上述两位专家凭借标志性难题在公众认知中与“高考数学最难”深度绑定。若考生备考时以基础为核心、强化复杂计算和综合应用能力,同时保持冷静应对创新题型的信心,则可显著缓解对“出题人”的恐惧心理。高考数学的本质是考察思维而非刁难,考生需理性看待难度差异,专注提升自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