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数学最难的一年公认是2003年,而“数学帝”葛军因命题风格高难度、高区分度成为焦点。 当年全省平均分仅68分(满分150分),考生普遍反映题目创新性强、计算量大,甚至出现“葛军出征,寸草不生”的网络热梗。尽管他实际仅参与2004年、2007年、2008年、2010年江苏命题,但2003年试卷的“地狱难度”仍被误传与他相关,成为江苏考生集体记忆中的“恐怖符号”。
-
命题特点与争议
葛军的题目以“回归课本但超越套路”著称,注重逻辑思维和综合能力,例如2010年压轴题被中科院院士评价“超出高考范畴”。其风格导致平均分波动剧烈:2010年江苏卷83.5分(总分160分),2013年安徽卷仅55分(满分150分)。争议在于,高难度虽能选拔顶尖学生,却易挫伤中等水平考生信心。 -
考生应对策略
面对葛军式命题,死记硬背无效。需强化基础概念理解,提升分类讨论能力;加大计算训练避免细节失误;培养创新思维,适应新颖题型。例如,2010年考生通过拆分难题步骤,部分得分率反而高于盲目套公式者。 -
教育启示与现状
葛军近年转向教师培训,强调“数学本质是思维训练”。江苏高考改革后,命题虽不再由他主导,但“灵活多变”的风格延续,印证其理念:数学应考察核心素养而非题海战术。当前考生更需关注知识迁移能力,而非单纯追求“破解葛军秘籍”。
提示:高难度命题本质是选拔机制的缩影,与其恐惧“葛军阴影”,不如扎实提升数学思维——毕竟,真正的“难题”永远是下一场未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