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法定节假日新规主要调整了春节、劳动节等假期的安排,并优化了调休规则,具体变化如下:
一、法定假日增加
-
春节假期延长
春节法定假日由3天延长至4天,具体为农历除夕(1月28日)至正月初三(2月4日),其中除夕首次纳入法定假日,无需再调休。
-
劳动节假期增加
劳动节法定假日从1天增至2天,调整为5月1日(周四)至5月2日(周一)。
-
元旦、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保持不变
元旦(1月1日)、清明节(4月4日-6日)、端午节(5月31日-6月2日)、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国庆节(10月1日-3日)仍为3天假期,其中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通过调休或连休形成3天长假。
二、调休规则优化
-
减少长调休
除春节、国庆等特殊节日外,其他节假日调休天数大幅减少。例如劳动节通过调休仅补班1天(4月27日),较往年减少1天调休。
-
避免疲劳模式
明确规定法定节假日假期前后连续工作一般不超过6天,避免“前借后还”的调休模式,保障劳动者休息权益。
三、其他调整
-
清明节 :2025年放假3天(4月5日-7日),调休4月6日、7日上班。
-
国庆节 :因2025年与中秋节合并放假,共8天(10月1日-8日),调休9月28日、10月11日上班。
四、政策意义
-
平衡传统与劳动权益 :通过延长春节、劳动节假期并优化调休,既保障了民众团聚和休闲需求,又避免过度疲劳。
-
促进消费与旅游 :较长的假期有助于释放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
以上调整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春节、劳动节等假期通过调休形成长假,除夕首次成为法定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