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不属于法定节假日,但属于常规休息日。根据我国现行规定,法定节假日特指元旦、春节等11天全国统一放假的节日,而周末是每周固定的公休日,两者在法律定义、工资计算标准及适用场景上存在本质区别。不过,司法实践中部分案例会将调休的周末视为法定节假日延伸,需结合具体场景判断。
-
法律定义不同
法定节假日由《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明确规定,包括春节、国庆等11天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周末则是《劳动法》规定的每周至少1天(通常为2天)的公休日,属于常规休息时间。 -
工资计算标准差异
法定节假日加班需支付3倍工资且不可调休,而周末加班可安排补休或支付2倍工资。这一差异直接体现两者法律地位的不同。 -
司法实践的特殊性
部分民事纠纷中,法院可能将调休的周末视为法定节假日(如保险理赔场景),但劳动法领域严格区分二者。合同条款若未明确说明,通常按有利于劳动者或消费者的解释执行。 -
补假规则的影响
法定节假日若与周末重合需在工作日补假,而周末本身不触发补假机制。例如国庆假期若包含周末,会通过调休延长连续休假天数。
提示: 签订合同或处理加班争议时,务必明确“法定节假日”与“周末”的具体定义,避免因概念混淆引发纠纷。特殊行业(如服务业)的排班规则可能另有规定,需参考行业协议或地方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