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权威数据,安徽理工大学近几年的软科排名情况如下:
-
2023年
-
排名:全国第201位
-
与2022年相比下降17位。
-
-
2024年
-
排名:全国第192位
-
综合表现较2023年有所提升。
-
-
2025年
-
排名:全国第193位
-
继续保持稳定上升趋势。
-
说明 :
-
以上数据均来自软科中国大学排名,该榜单以学术声誉、科研能力等指标综合评估高校实力,具有较高权威性。
-
其他排名系统(如校友会、GDI等)因评价标准差异,数据仅供参考。
根据权威数据,安徽理工大学近几年的软科排名情况如下:
2023年
排名:全国第201位
与2022年相比下降17位。
2024年
排名:全国第192位
综合表现较2023年有所提升。
2025年
排名:全国第193位
继续保持稳定上升趋势。
说明 :
以上数据均来自软科中国大学排名,该榜单以学术声誉、科研能力等指标综合评估高校实力,具有较高权威性。
其他排名系统(如校友会、GDI等)因评价标准差异,数据仅供参考。
安徽理工大学专业评级排名亮点: 安全科学与工程 :荣获中国四星级学科(4★)、中国高水平学科;位居安徽高校第2名,全国第14名,居全国前30%。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荣获中国四星级学科(4★)、中国高水平学科;位居安徽高校第1名,全国第27名,居全国前60%。 矿业工程 :荣获中国五星级学科(5★)、中国一流学科;位居安徽高校第2名,全国第15名,居全国前40%。 机械工程
安徽理工大学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实现历史性突破,其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斩获A-评级,成为安徽省属高校中首个A类学科,填补了省内空白 。这一成果凸显了该校在工科领域的深厚积淀,尤其在矿山安全、灾害防控等特色方向的领先地位。 学科建设跨越式发展 :安全科学与工程从第四轮的B级跃升至A-,标志着学科精度与科研实力的显著提升。该校同步推进“1+N”学科群建设,新增电子信息
安徽理工大学正在积极争取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关键亮点 包括:特色学科优势明显 (安全科学与工程全国领先)、科研创新成果丰硕 (近5年国家级项目超200项)、产教融合深度推进 (与淮南矿业等龙头企业共建实验室)。以下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 学科建设突破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矿业工程、土木工程等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安徽理工大学在双一流建设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尚未进入新一轮建设名单。具体进展如下: 关键科研突破 2025年5月,该校矿业工程学院杨科教授团队首次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深部特殊空间探测与利用关键技术及示范”,总经费9.54亿元。这是安徽省属高校首次获批该类项目,也是学校科研实力的重要体现。 学科建设成果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实现安徽省属高校A类学科零的突破,进入A-行列
安徽理工大学目前不属于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但该校在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等领域具有显著学科优势,部分专业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学科实力突出 安徽理工大学的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多次获评B+等级,矿业工程、土木工程等学科也具备较强竞争力。该校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尤其在煤矿安全、爆破技术等方向的研究成果丰硕。 区域影响力显著
安徽理工大学尚未入选“双一流”大学名单,但正在积极努力争取这一目标。学校近年来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未来的“双一流”创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学科建设成果 安徽理工大学聚焦学科内涵发展,取得了多项突破。学校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A类,成为安徽省属高校中唯一拥有A类学科的大学。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
是省内顶尖,全国中上 安徽理工大学(ARTU)在双非高校中的定位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说明: 一、省内定位 安徽省重点建设高校 安徽理工大学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高水平大学,与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共同构成省内“双非”强校集团。 学科建设优势 拥有7个进入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学科,其中安全科学与工程获B级评价,是安徽省高校中学科表现突出的院校。 二、全国定位 综合排名
不能 根据目前(2025年4月)的官方信息,安徽理工大学尚未有资格冲击2027年第三轮“双一流”建设。以下是具体分析: 第三轮“双一流”建设时间线 第三轮“双一流”建设预计在2027年公布,安徽理工大学目前尚未进入该轮建设名单。 安徽理工大学当前进展 学校已正式纳入安徽省2025年第三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重点支持安全科学与工程、安中医中药学等4个学科冲击“双一流”培育学科。
昆明理工大学的国家重点学科以有色金属冶金 为核心,环境工程 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依托云南“有色金属王国”资源优势,构建了冶金工程、矿业工程、材料科学 等特色学科群,形成“双峰特色”学科体系。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接近1‰,彰显了其在工科领域的卓越实力。 学科布局与优势 学校重点学科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需求
安徽理工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如下: 一、整体情况 该校共有7个学科上榜,其中 安全科学与工程 首次突破安徽省属高校A类学科,成为该校综合实力最强的专业学科。 二、具体学科排名 A类学科 安全科学与工程(B类学科中唯一进入A类的学科) 土木工程、矿业工程(B-类学科) B类学科 环境科学与工程(C+)、机械工程(C)、化学工程与技术(C)、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C-) 三、学科建设特色
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科评估结果如下: 学科分类与等级 根据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土木工程属于B-类学科,与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并列。该学科在安徽省属高校中具有较强实力。 学科优势与特色 专业方向 :涵盖结构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岩土工程、城市地下工程等方向,注重实践与注册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等职业资格培养。 课程体系 :包含《建筑施工技术》《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等核心课程
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评级为C ,与郑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并列,在全国机械学科中处于中等水平。 一、学科评估结果 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评级为C,这表明该学科的整体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处于中等位置。机械工程是学校的重点建设学科之一,但与顶尖高校相比仍有提升空间。 二、学科优势 尽管评级为C,但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安徽理工大学在最新的学科评估中表现优异,安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环境工程被评为五星级专业(5★),进入世界知名专业行列 。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等10余个专业也被评为四星级专业(4★),体现了学校在工科领域的深厚积淀。 安徽理工大学的安全工程专业以其卓越的教学质量和科研实力,在全国排名中名列前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安徽理工大学2025年全国排名稳定在200名左右,理工类学科优势突出,安全工程、矿业工程等专业跻身全国一流水平 。作为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高水平大学,其综合实力在省属高校中位居前列,尤其在煤炭安全、应急管理等领域具有显著行业影响力。 最新排名数据 根据2025年主流榜单显示,安徽理工大学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93名,校友会版排名第266名
安徽理工大学学科等级情况如下: 一、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B类学科 (共3个) 安全科学与工程(B) 矿业工程(B-) 土木工程(B-) 来源: C类学科 (共5个) 环境科学与工程(C+) 化工与技术(C) 机械工程(C)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C) 来源: 二、其他学科荣誉 A类学科 :无(第五轮评估结果未公布) I类高峰学科
张雪峰认为南洋理工大学(NTU)是亚洲顶尖的留学选择,尤其适合工科和商科背景的学生,其国际认可度高、科研资源丰富,但申请竞争激烈,需提前规划语言成绩和学术背景。 学术实力与学科优势 南洋理工大学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常年位居前列,尤其在工程、计算机科学和商科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其产学研结合紧密,学生有机会参与前沿科研项目,提升实践能力。 申请难度与竞争环境 录取门槛较高
安徽理工大学总占地面积约3540亩 ,拥有淮南、合肥两大校区,是安徽省单体面积最大的大学校园之一。其中,淮南校区占地约3200亩 ,为校本部所在地;合肥校区占地340亩 ,聚焦新兴学科发展。 校区分布与功能定位 淮南校区(校本部)位于淮南市泰丰大街168号,设有地球与环境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等19个教学单位,承载学校传统优势学科
安徽占地面积最大的大学是安徽大学 ,其校园面积达3200余亩 ,由四个校区和一个大学科技园组成,建筑面积约127万平方米 ,馆藏纸质图书达370余万册 。 分点展开 校园规模 安徽大学拥有四个校区,分别是龙河校区、磬苑校区、翡翠湖校区和桃园校区,以及一个大学科技园。校园总面积达3200余亩,建筑面积达127万平方米,为师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和生活空间。 校园环境 安徽大学校园环境幽雅,景色宜人
安徽省单个校区面积最大的大学为 安徽农业大学 ,其校区面积超过3500亩。以下是具体信息整合: 安徽农业大学 校区规模 :安徽省内单体校区面积最大,超过3500亩。 地理位置 :位于合肥市,紧邻琥珀山庄(原校址),南门距市中心约3公里。 其他高校对比 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高校的校区面积均小于安徽农业大学,且部分高校(如淮南理工大学)的3200亩为整体校园面积而非单一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