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艾滋病疫情最严重的省份依次为四川(约17.47万例)、广西(12.32万例)、重庆(11.6万例)、云南(11.52万例)和贵州(10.32万例),西南地区成为绝对高发区,且性传播占比超98%,其中异性传播为主流,但男同性传播在北上广等发达地区占比显著上升(如北京达66%)。新疆因血液传播占比24.9%成为特殊案例,而老年感染者比例增长(如重庆67.3%)成为新趋势。
- 区域集中性突出:前五名均来自西南,四川连续多年居首,凉山州等地因历史毒品问题叠加性传播导致疫情复杂;广西、云南受边境流动人口影响,防控难度大。新疆因注射吸毒传播显著高于其他省份。
- 传播途径分化:全国性传播占绝对主导,但细分差异明显。例如广东男同传播占33.7%,河南因历史非法采血事件遗留问题仍存,而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青年学生群体感染风险较高。
- 人群结构变化:50岁以上感染者比例快速上升,重庆、湖南等地老年群体防控成难点;青年学生中男同传播占比超80%,但通过高校干预措施(如VR防艾课程)部分区域疫情趋稳。
- 防控成效与挑战:云南从重灾区转为示范区,检测治疗覆盖率提升;但中西部性教育滞后地区(如贵州)及流动人口(如广东务工群体)仍是薄弱环节。
提示:数据反映区域疫情差异,但防控需结合本地传播特征(如西南侧重性传播干预,新疆需加强禁毒合作)。个人防护应关注高危行为规避,定期检测是早发现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