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2月全国法定传染病数据显示:全年报告病例1546万例(不含新冠),其中乙类传染病增长48.7%(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为主),丙类传染病下降28.9%(流感占比75.9%)。死亡病例中,艾滋病占乙类死亡总数的73.5%,百日咳病例激增11倍成年度突出公共卫生问题。
-
乙类传染病:
- 病毒性肝炎(191万例)占比46.1%,乙肝病例增长55.3%,筛查普及或为主因。
- 肺结核(70万例)与梅毒(67万例)分别占16.9%和16.2%,性传播与呼吸道疾病防控压力显著。
- 百日咳报告49万例,涨幅超1100%,免疫负债或致反弹,国家已调整疫苗接种策略。
-
丙类传染病:
- 流感(859万例)虽同比下降32%,但12月单月激增10倍,提示季节性流行延迟风险。
- 手足口病(106万例)与感染性腹泻(153万例)仍居高位,需关注儿童群体预防。
-
死亡病例:
- 乙类传染病死亡艾滋病(2万例)占比超七成,其次为病毒性肝炎与肺结核。
- 丙类传染病死亡极少(31例),但流感占19例,脆弱人群需加强防护。
总结:2024年传染病数据反映传统疾病抬头与新型输入风险并存。公众应关注疫苗接种、筛查补种及跨境输入病监测,尤其重视乙肝、百日咳与流感的动态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