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政府垮台的核心原因在于经济政策失衡、疫情应对失当、贫富分化加剧以及政治丑闻频发,最终导致民众信任崩塌。其执政期间虽推动基建与外资引入,但政策反复性、财阀垄断加剧社会矛盾,加上监听丑闻等事件,使联合政府稳定性彻底瓦解。
-
经济结构性矛盾爆发:莫迪执政初期GDP高速增长的表象下,掩盖了财阀垄断(如阿达尼集团市值激增611%)与中小企业生存困境的尖锐对立。6亿人口日收入不足3.65美元,北方邦等传统票仓因民生未改善集体倒戈,经济红利仅惠及顶层1%人群。
-
公共卫生灾难催化信任危机:疫情期间解除宗教集会限制、优先出口疫苗而非国内接种等决策,导致死亡病例激增。政府被批“用民族主义掩盖无能”,推特删评事件进一步暴露舆论管控意图,民众从“大国梦”狂热中清醒。
-
政治联盟溃散与丑闻冲击:2024年大选印人党仅获240席,失去下议院控制权暴露执政基础脆弱。监听反对派及国际政要的“飞马软件事件”引发叛国罪指控,联合政府内小党反水,政策推行陷入瘫痪。
-
社会撕裂与改革泡沫:种姓冲突无实质改善,恒河治理等民生工程沦为形象工程。高铁征地难、70%村庄“象征性通电”等承诺落空,民众发现“莫迪奇迹”仅是统计口径调整与宣传策略。
当前印度正面临权力重组关键期,莫迪时代警示后人:经济增长若无法普惠基层,任何“强人政治”终将因系统性风险反噬而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