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近年来在农业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尤其在杂粮育种、有机旱作农业、盐碱地改良等领域表现突出, 通过校院合署改革与产学研深度融合,成为推动山西“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科技力量。其科研成果不仅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励,更通过“科技小院”等模式直接服务乡村振兴,形成“创新链+产业链”双向驱动的“农大方案”。
山西农业大学在杂粮分子育种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团队利用高通量表型成像技术创制迷你型谷子品种,显著缩短育种周期并提升抗逆性。依托后稷实验室(杂粮生物育种山西省实验室),该校构建了覆盖基因解析、品种选育到产业推广的全链条创新体系,相关成果发表于《Molecular Plant》等顶级期刊。在有机旱作农业技术方面,研发的旱地小麦蓄水保墒技术、内陆盐碱荒地快速改良技术等27项成果获山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支撑了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校地合作模式是另一大亮点,例如与右玉县共建的生态肉羊产学研基地,通过全营养饲料研发和标准化生产,助力“右玉羊肉”品牌价值提升至9.67亿元,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案例。学校通过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实施“十大工程”培育计划,新增7个国家级平台和58个部级实验室,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强支撑。
当前,山西农业大学正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现代化,通过88个“特”“优”工程项目集成技术方案,推动科研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未来,该校将继续聚焦种业振兴、功能农业等国家战略需求,为保障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贡献更多创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