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科院与山西农大合署改革是山西省深化农业科教融合、优化资源配置的重大战略举措,通过整合教学与科研资源,打造“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 显著提升了农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三农”的能力。
-
改革背景与目标
山西农大(百年老校)与农科院(省级科研主力)原分属教学与科研体系,存在资源分散、同质化竞争问题。2019年省委省政府推动合署,保留“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牌子,实行“一个党委、一套班子”,旨在打破体制壁垒,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
核心措施与成效
- 资源整合:农大7个学院与农科院9个研究所重组为10个新学院,共享人才、实验室和基地。例如,农科院科研人员可担任硕导,农大学生获更多实习机会(如太原龙城校区标本馆)。
- 机制创新:推行“大部制”改革(44个部门精简为12个)、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转型(允许社会项目合作),激发科研活力。改革后,仅资源环境学院4个月新增22项科研项目。
- 产学研融合:成立“大同黄花产业发展研究院”等跨学科平台,覆盖全产业链;推动“谷城院”专项(农谷、大学城、科研院所联动),6个学院入驻山西农谷办学。
-
长远影响
改革解决了农大地理位置(太谷县)的局限,依托农科院太原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学科实力显著提升,如2021年农学、兽医学入选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并牵头建设“山西省后稷实验室”,抢占杂粮研究国际制高点。
这一改革为全国农业院校与科研院所融合提供了“山西样板”,未来将持续释放科教融合红利,助力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