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近年来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尤其在人工智能、煤基能源清洁利用、极地科考装备等领域表现突出。2025年工程学学科新晋ESI全球前1‰,26个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科研经费突破8亿元,多项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为山西乃至国家战略需求提供了重要支撑。
-
人工智能与学科交叉创新
学校成立人工智能学院8个月内与12家单位达成合作,推动“智能+”学科布局。魏明强教授团队主导的“一十百千万工程”覆盖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构建产学研生态链。学科改革形成“高峰—高原—新兴交叉”格局,培育出8034篇高水平论文,其中135篇发表于国际顶尖期刊。 -
煤基能源技术国际领先
王美君教授团队的炼焦配煤技术为企业累计降本超5亿元,获评“国际领先水平”;于盛旺教授将煤层气转化为金刚石,价值提升6倍,获企业3.5亿元产业化投资。黄庆学院士团队研发的智能采矿装备实现无人化作业,显著降低能耗与污染。 -
极地科考与清洁能源突破
研究生王煜尘研发的极区设备填补国内空白,创中国大学生极地工作时长纪录;孙宏斌教授团队的“风—光—氢—储—荷”微系统在南极投用,标志山西极地能源技术突破。 -
产学研深度融合
与吕梁市开展“十年十亿”合作,120名科技特派员服务160家企业,签约项目74个。省部共建煤基能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太钢等企业深度合作,推动煤化工技术落地。
太原理工大学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持续聚焦国家战略与地方需求,未来将在能源革命、人工智能、碳中和等领域深化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