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的数量取决于所在省份及批次,通常采用“院校专业组”或“院校+专业”模式,不同地区差异显著。本科普通批次志愿数一般介于20-112个,专科批次略少;部分省份合并本科批次且增设“特殊类型招生”志愿。
平行志愿下,考生可填报多个院校专业组或院校组合。例如北京普通本科批次设30个志愿,江苏本科批次设4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上海普通批次设24个平行志愿。部分省份允许在院校专业组内再选6个专业,并设置是否服从调剂选项。传统顺序志愿模式下,部分省份提前批次或特殊批次允许填报2个顺序志愿,但数量较少。艺术类、体育类及特殊招生类型的志愿规则更复杂,如高水平运动队单独设1个志愿,艺术类统考批次常设20个平行志愿。各省对批次设置及专业调剂要求不同,例如黑龙江要求填满6个专业志愿,辽宁部分批次实行专业+学校模式。提前批次、普通批次及专科批次志愿填报时间通常分段进行,集中填报周期约一周,部分省份设置2次填报机会。考生需注意体检要求、单科成绩限制及专业级差等细节,密切关注各省教育考试院官网动态。合理运用“冲稳保”策略,结合分数位次匹配目标院校,规避退档风险,是填好志愿的核心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