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陆政策是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的对外扩张战略,核心是通过武力侵略中国、朝鲜等周边国家,实现称霸亚洲的野心。其关键特征包括:以“不甘处岛国之境”为思想基础、通过甲午战争等军事行动实施、最终演变为二战时期的“大东亚共荣圈”侵略理论。
日本大陆政策的思想根源可追溯至16世纪丰臣秀吉侵略朝鲜的企图,但真正形成体系是在明治维新后。明治天皇颁布的《御笔信》明确提出“宣布国威于四方”,成为军国主义的理论支柱。19世纪80年代,该政策通过《清国征讨方略》等文件具体化,1894年甲午战争的爆发标志着其正式实施。政策分阶段推进:先吞并朝鲜,再侵占中国东北,最终企图征服整个中国。
这一政策的推动者包括思想家吉田松阴、政治家山县有朋等。吉田松阴提出“失之于欧美而由朝鲜、满洲补偿”的扩张逻辑,山县有朋则提出“利益线论”,将朝鲜视为“生命线”。日本右翼长期美化侵略行为,甚至将移民中国东北称为“建设大东亚共荣圈”,实则意图通过人口殖民永久占领领土。
日本大陆政策的失败源于其反人类本质。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彻底否定了这种军国主义扩张逻辑,但部分右翼势力仍试图歪曲历史。理解这一政策,有助于警惕任何以“领土补偿”“资源匮乏”为借口的侵略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