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我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涵盖1260条条款,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核心亮点包括: 信息社会规则创新(如数据财产保护、电子合同规范)、民事权利全面保障(从胎儿继承权到居住权)、民生痛点精准回应(如高空抛物追责、离婚冷静期),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实践,为新时代社会治理提供法治基石。
-
信息时代的民法革新
民法典将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纳入保护范围,明确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并强化个人信息保护规则。例如,禁止过度收集个人信息,规范网络平台责任,为数字经济发展构建安全框架。 -
权利保护的体系化升级
从胎儿权益到身后遗产管理,民法典覆盖全生命周期。居住权制度保障“以房养老”,人格权编禁止性骚扰并明确单位责任,婚姻家庭编引入离婚冷静期,平衡家庭稳定与个人自由。 -
民生热点问题的法律回应
针对高空抛物,民法典要求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取代“全楼连坐”;物业不得以断水电催缴费用,小区广告收益归业主共有;见义勇为免责条款消除“救人反被告”的顾虑。 -
经济与社会治理的协同优化
禁止高利放贷打击“套路贷”,合同编规范交易秩序,继承编新增打印遗嘱形式,尊重被继承人意愿。这些规则既保障市场公平,又推动社会诚信建设。
这部法典以人民为中心,将抽象的法律原则转化为具体生活场景中的保护盾。无论是业主**、婚姻抉择,还是数字时代的隐私安全,民法典都在细节中传递法治温度。建议公众结合自身需求,重点关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条款,善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