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竞争不公平主要表现为滥用垄断地位、行政保护干预和信息不对称操控三类典型行为。这些行为破坏市场秩序,挤压中小企业生存空间,最终损害消费者权益。
-
滥用垄断地位
科技巨头通过"二选一"排他协议强迫商家站队,例如某电商平台要求品牌商不得在其他平台开店,否则限制流量推荐。这类行为直接剥夺消费者选择权,2021年我国已对相关企业开出182亿元反垄断罚单。 -
行政保护干预
部分地方国企享受特殊补贴和税收减免,如某新能源汽车品牌获得地方政府定向采购订单,导致民营竞争对手在相同质量下失去价格优势。这种非市场化的资源倾斜扭曲了公平竞争环境。 -
信息不对称操控
保健品行业存在大量虚假宣传案例,某企业通过伪造"科研背书"夸大产品功效,利用消费者认知偏差获取超额利润。2024年监管部门查处涉案金额超5亿元的虚假广告案件就达37起。
建立举报机制和强化反垄断执法是维护市场公平的关键。消费者遇到强制搭售、价格歧视等现象时,可向市场监管总局12315平台投诉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