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强化的逃避和回避行为可通过以下例子区分:
一、逃避条件作用(逃避已发生的厌恶刺激)
-
例子 :下雨时快速跑回家避雨(厌恶刺激已出现)
-
解析 :厌恶刺激(雨)出现后,通过跑回家这一行为直接消除不适,该行为在未来类似情境中发生概率增加。
二、回避条件作用(避免即将发生的厌恶刺激)
-
例子 :听到雷声提前关好窗户(厌恶刺激未出现)
-
解析 :通过提前关窗这一行为预测并避免雷电(潜在厌恶刺激),该行为在未来类似情境中发生概率增加。
三、实际应用场景
- 教育场景 :学生为逃避下课抄写(已发生的惩罚),提高课堂读书自觉性;家长设置“完成作业才能看电视”(避免看电视这一厌恶刺激)。
总结 :逃避是针对已发生的厌恶刺激,回避是针对即将发生的厌恶刺激,两者均通过减少不适来增强行为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