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最新侵犯个人信息罪判刑标准明确:情节特别严重者可处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关键量刑因素包括信息数量、违法所得及危害后果,单位犯罪将面临双罚制。
-
量刑核心标准
- 信息数量分级:非法获取、出售普通信息500条以上或敏感信息50条以上即构成“情节严重”,5000条普通信息或500条敏感信息达到“情节特别严重”。
- 违法所得门槛:获利5万元以上属“情节严重”,50万元以上直接适用最高档量刑。
- 特殊情形加重处罚:致人自杀、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用于犯罪活动的,刑期上浮30%。
-
单位犯罪双重责任
企业若涉及信息侵权,除对直接责任人判刑外,单位需承担罚金(违法所得1~5倍),并可能被吊销营业执照。 -
新型行为认定
通过AI技术批量爬取数据、利用“暗网”交易信息或伪装合法收集行为,均按实质危害性定罪。 -
从宽处理条件
主动删除数据、赔偿受害人损失并取得谅解的,可减少基准刑20%~40%;初犯且情节轻微者可能免于刑事处罚。
提示:2025年司法解释强化“数据溯源”,即使匿名化处理的信息仍可能被认定为可识别对象。个人与企业需定期核查数据合规流程,避免触碰法律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