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催债时,合法应对的核心是了解自身权利、保留证据、协商还款方案,必要时寻求法律援助。关键点包括:核实债务真实性、拒绝暴力催收、协商分期或减免、善用法律申诉渠道,避免因慌乱陷入诈骗或侵权行为。
-
核实债务信息
要求债权人提供书面欠款凭证(如合同、对账单),核对金额、利息是否合法。根据《民法典》,年利率超过LPR四倍(约15.4%)的部分可拒绝支付。 -
应对催收行为的红线
- 禁止行为:频繁骚扰(每日超3次)、恐吓、虚假诉讼、公开个人信息。可录音录像留存证据。
- 合法回应:明确要求对方通过书面或官方渠道沟通,拒接无关电话后短信告知"请按法律程序处理"。
-
主动协商还款方案
- 联系平台或银行申请延期、分期,说明困难原因(如失业、疾病),部分机构可减免罚息。
- 签订书面协议前仔细阅读条款,避免二次违约。
-
法律救济途径
- 向银保监会、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违规催收(需提供证据编号)。
- 被起诉后出庭应诉,可主张利息过高或已过诉讼时效(通常3年)。
提示:切勿"以贷养贷"或支付不明"解债费"。若遭遇威胁,立即报警并保留记录。合理债务需积极面对,但法律始终保护公民免受非法催收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