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算书与预算差异的核心在于:前者反映实际施工成本(含变更与签证),后者仅为施工前的经济预测。 差异通常由设计变更、材料价格波动、工程量调整等因素导致,最终结算金额可能高于或低于预算,体现项目动态管理的必要性。
- 编制依据不同:预算基于施工图纸的“理想模型”,结算则依托竣工图纸和现场记录,需纳入施工中所有增减项。例如,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设计变更单等文件直接影响结算工程量。
- 价格波动影响:钢材、水泥等主材受市场供需影响,预算采用定额价或投标期信息价,结算则按实际采购价调整。若合同约定调差条款,需根据工期分段计算价差。
- 变更管理关键性:施工中的设计优化或地质条件变化可能新增拆除、加固等工序,这类变更需建设单位、监理、施工方三方签认,否则结算时易引发争议。
- 风险分摊机制:固定总价合同下,预算与结算差异风险主要由施工方承担;单价合同则按实际工程量结算,业主方需预留更充足的资金弹性。
定期对比预算与结算数据,能发现成本管控漏洞。建议项目初期明确变更流程、材料调价规则,并保留完整的施工日志,为结算提供可追溯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