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高考改革将全面推行“3+1+2”模式,取消文理分科,提供12种科目组合选择,采用等级赋分制,并合并本科录取批次。考试时间延长至3天,志愿填报改为“院校专业组”模式,高校按物理、历史两类分别招生,同时综合素质评价首次纳入录取参考,标志着我国高考制度向多元化、个性化迈出关键一步。
-
科目选择更灵活: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二选一;再选科目从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任选两门,组合达12种。原始分与等级赋分结合计算总成绩(满分750分),再选科目按排名区间转换分数,缓解不同科目难度差异带来的不公平。
-
录取方式革新:本科一批、二批合并为单一本科批次,按物理、历史类别分别划线投档。高校采用“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模式,考生可填报更多志愿,专业与选考科目直接挂钩,例如报考临床医学需选“物理+化学+生物”。
-
考试安排调整:高考时间从2天增至3天(6月7-9日),再选科目集中在第三天考试。部分省份允许英语替换为日语、俄语等小语种,满足多样化需求。
-
配套措施保障公平:禁止公立学校招收复读生,严查“高考移民”;新建扩建高中解决走班教学需求,全国累计投入超25亿元升级考场设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合格性与选择性两类,后者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新高考改革强调“两依据一参考”(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学考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建议考生提前规划选科与职业方向,关注目标专业的选考要求,同时注重社会实践与特长发展,以应对更全面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