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绘画颜料的制作工艺历史悠久,主要分为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两大类,其制作流程和特点如下:
一、矿物颜料制作工艺
-
原料采集
选择一尺深以下的赭石等矿石,通过水浸、研磨等方式提取有效成分。
-
精细加工
-
选矿 :初步筛选矿石,去除大块杂质。
-
浸泡与研磨 :将矿石浸泡在水中洗去污泥,边粉碎边除杂,研磨时需40-50天完成。
-
分色与沉淀 :通过多次沉淀和滗水分离粗细颗粒,得到细料厚浆。
-
成型与包装 :将厚浆摊成膏片晾干后剪成小方块,包装成3克、30克等规格。
-
-
质量提升
传统工艺中,煎色、再下胶、再煎色等步骤可增强色彩饱和度,滩膏晾干后颜色稳定性更高。
二、植物颜料制作工艺
-
天然提取
从植物根茎叶中提取汁液,如藤黄、花青等,以水为溶剂。
-
加工处理
-
研磨与漂洗 :将植物材料研磨后反复漂洗,去除杂质。
-
调制与渲染 :植物颜料多用于透明或半透明效果,适合层层渲染。
-
三、历史与现代发展
-
古代技术 :我国矿物颜料制作技术可追溯至远古壁画,通过手工研磨和自然发酵完成。
-
现代改进 :现代多采用化学助剂和机械研磨提高效率,但传统技法仍被用于保持颜料特性。
四、典型矿物颜料种类
-
朱砂 :红色颜料,毒性较高。
-
赭石 :分为深赭、浅赭,色彩鲜艳且覆盖力强。
-
石青/石绿 :用于青绿色调色,分头、二、三、四青等不同等级。
总结
中国传统绘画颜料以矿物颜料为主,依赖天然矿物资源,通过复杂工艺实现色彩稳定性和覆盖力。植物颜料多用于特殊效果,而化工颜料则是近现代的补充。传统技法虽与现代工艺存在差异,但仍是认识古代壁画色彩性能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