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存在收费手机,这类手机通常通过内置软件、增值服务或运营商套餐中的隐藏条款产生额外费用,需用户警惕。
-
内置吸费软件:部分国产手机曾被曝光预装收费程序,用户误触娱乐功能菜单(如“每日美图”)会自动发送短信至SP号码,导致话费扣除。此类陷阱多通过分成模式牟利,需避免购买非正规渠道的低价机型。
-
运营商增值服务:来电显示、彩铃等基础功能曾为收费项目,现多数已纳入免费套餐,但仍有部分用户被默认开通。5G消息(如中国移动的富媒体短信)已逐步全国收费,文本0.1元/条,音视频0.3元/条,超出套餐后费用更高。
-
国际漫游与超额流量:境外使用手机可能产生高额漫游费,而流量包超量后按MB/GB计费,资费远高于套餐内标准。部分合约机还隐含自动续约条款,需主动调整套餐以避免被动消费。
-
SP代收与广告推送:部分服务(如付费游戏、音乐)通过话费代扣,用户未确认支付渠道易被扣费。5G消息商用后,广告商也利用其富媒体特性推送带链接的内容,增加误点风险。
提示:定期查询话费明细、关闭非必要功能(如5G消息开关)、选择透明套餐可有效规避隐形收费。对于内置吸费手机,建议优先选择主流品牌并通过正规渠道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