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乡镇庙会的历史沿革可追溯至唐代,以宗教祭祀为起源,逐渐演变为融合商贸、娱乐与民俗的综合性盛会,其中天王寺庙会因千年传承和跨省影响力成为典型代表。
句容庙会的雏形与唐代佛教文化密切相关。天王寺建于唐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最初为祭祀昆沙门天王的宗教场所,后因眼相菩萨的传说衍生出三月初六庙会传统,香客通过香灰疗愈眼疾的民俗信仰使其影响力扩至苏浙皖三省。明清时期,庙会功能从单一祭祀转向多元,商贸活动如农具交易、特色小吃(如茅西臭干、白斩鸡)和娱乐表演(舞龙、黄梅戏)成为核心,形成“以庙兴市”的格局。
现代句容庙会保留了传统内核并注入新活力。政府通过组织管理优化交通与安全,同时引入文化展览和农产品展销,如“茅山叫叫”等非遗手工艺的推广。尽管部分庙会因乡镇合并消失(如亭子、行香),但现存庙会仍按农历固定日期举办,例如天王庙会(三月初六)、茅山庙会(二月半)等,成为本地人重温童年记忆、游客体验民俗的重要窗口。
若计划参与庙会,建议提前查询农历对应公历日期,避开高峰时段以提升体验。这一传统活动的延续,既是句容历史文化的活态见证,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文化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