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退市机制的核心在于高度市场化,由交易所主导、SEC备案,投资者通过“用脚投票”直接决定企业去留。退市标准涵盖财务指标(如净资产、净利润)与市场化指标(如股价、市值、公众持股),其中“1美元退市规则”最具代表性,连续30天股价低于1美元将触发强制退市程序。退市原因包括主动私有化、被动财务不达标及违法处罚三类,近半数退市案例因股价或市值不达标引发。
美股退市程序严格但分层明确。以纳斯达克为例,上市资格审查部发出退市通知后,企业可依次向听证委员会、上市审查委员会及董事会申诉,最终由SEC备案裁决。纽交所则允许18个月整改期,未达标者经复议后摘牌。退市后股票可转入OTC市场交易,如瑞幸咖啡退市后股价反涨40倍,但流动性风险显著提升。
美股退市制度体现三大特点:
- 双轨标准:财务与市场化指标并重,如纽交所要求市值连续30天不低于5000万美元,纳斯达克要求股东权益超1000万美元或市值超5000万美元。
- 程序透明:企业享有申诉权,纳斯达克最长180天整改期,纽交所需提交详细整改计划。
- 投资者主导:股价退市占比最高,反映市场对劣质企业的自然淘汰。
总结来看,美股通过“大进大出”机制维持市场活力,退市率与IPO率基本持平。企业需持续满足动态标准,否则面临投资者用脚投票的压力。这一机制既保护投资者权益,也倒逼上市公司提升质量,值得全球市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