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凭借长三角区位优势、新能源与汽车零部件双轮驱动的产业格局、以及“绿水青山”生态竞争力,成为安徽高质量发展标杆。其经济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2024年GDP突破2000亿元,两大主导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超80%,同时以“天然氧吧城市”生态名片吸引人才连续三年净流入。
区位与产业协同是宣城经济的核心引擎。地处长三角地理中心,宣城与沪苏浙高铁1小时通勤,沪苏浙投资占比达86%。长三角产业合作区“一区三片”落地亿元项目超200个,总投资超千亿。新能源领域,华晟新能源全球异质结产能第一,2024年产值750亿元、增速74.4%;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居全省第三,中鼎集团跻身全国供应链30强,两大产业年产值合计1600亿元。
科技创新与人才战略构建发展护城河。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2.68%超全国均值,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三年翻倍。合工大宣城校区、长三角G60科创中心形成“研发在沪、转化在宣”模式,44名“科技副总”推动产学研项目341项。政策层面,“宣十条”人才政策3年兑现资金3.48亿元,建成人才公寓8000套,连续四年入围全国人才吸引力百强。
生态文旅赋能经济绿色转型。作为全国第七个“天然氧吧城市”,宣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动能:皖南川藏线年接待游客超千万,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IP价值凸显,10个村入选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2024年文旅收入增速达20%,生态经济与工业增长形成良性循环。
当前,宣城正以“追赶江浙”的势头,通过工业强市“6543”计划加速新兴产业集群化。投资者可重点关注新能源产业链、汽车零部件智造升级、生态文旅融合三大领域,把握长三角一体化下的“宣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