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未来经济增长点将聚焦数字经济、新能源与汽车零部件双千亿产业、长三角一体化深度融入三大核心领域,通过创新驱动和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高质量发展标杆。
-
数字经济成为新引擎
以“数字宣城”建设为抓手,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目标到2025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工业企业“上云”突破1万户,政务系统全面云端化,同时加快5G网络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争创国家级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
新能源与汽车零部件双主导产业冲刺千亿规模
新能源领域以异质结光伏技术为核心,培育全球领先的华晟新能源等企业,2025年产值目标750亿元;汽车零部件产业依托400余家规上企业,打造长三角智能制造基地,目标产值850亿元。两大产业通过“链长制”强化补链延链,推动研发投入“三清零”全覆盖,形成技术壁垒。 -
长三角一体化赋能开放型经济
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和南京、杭州都市圈,建设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承接沪苏浙亿元以上项目超300个。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平台加速落地,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带动进出口增长,目标2025年外向型经济占比显著提升。 -
文旅康养与乡村振兴激活内生动力
依托“皖南川藏线”“文房四宝”等IP,打造大黄山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配套区,目标旅游收入年增16%;乡村振兴聚焦农产品加工(2025年产值超1300亿元)和精品示范村建设,推动城乡协同发展。
未来宣城需持续优化人才政策与绿色转型,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创新势能,实现7%以上的GDP年均增长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