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合规进行土地整改的核心在于遵循法律法规、保障农民权益、科学规划实施,并强化全过程监管。 通过公开透明的程序、专业资质审核和严格验收标准,确保土地整治既提升耕地质量,又避免生态破坏和权属纠纷。以下是关键要点:
-
依法依规立项与选址
土地整改项目必须符合《土地管理法》及地方条例,严禁在生态红线、陡坡地等禁止区域开发。立项前需经自然资源部门审核,确保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避免盲目开垦或破坏生态平衡。 -
公开竞争选择合作方
采用招标或竞争性谈判择优选定具备资质的施工、设计单位,杜绝暗箱操作。合作方需具备乙级(规划设计)或丙级(工程勘测)以上资质,并签订权责明确的合同,明确工程质量、工期及收益分配。 -
强化全过程监管与验收
建立动态监测机制,运用遥感、GIS等技术跟踪项目进度。验收时需组织专家核查耕地数量、质量及生态修复效果,不合格项目需整改或作废指标。涉及永久基本农田调整的,需逐级备案并公示。 -
保障农民权益与透明公示
严禁擅自调整土地权属,确需变更的需依法征得农民同意并补偿。项目信息(如合作方、实施方案)应全程公开,接受社会监督,避免资金挪用或强占耕地。 -
绩效评价与长期管护
委托第三方评估资金使用效率和工程效果,结果作为合作方信用评级依据。新增耕地需落实5年管护责任,确保可持续利用。
总结:土地整改不是简单“开发”,而是系统性工程。唯有严守法律底线、科学规划和多方参与,才能实现耕地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