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阜阳土匪活动主要集中在颍河、泉河沿岸及豫皖交界山区,以劫掠商船、绑架勒索、控制交通要道为主要特征,活动范围覆盖今阜阳城区、临泉、太和、界首等地,形成“水陆两栖”匪患网络**。
-
颍河中下游流域是土匪核心活动区,尤其阜阳至正阳关段,因河道狭窄、商船密集,成为土匪频繁设伏地点,夜间劫船、勒索“过路费”现象猖獗。
-
泉河沿岸的伍明、行流等集镇因地处阜阳与河南交界,土匪利用两省管辖漏洞跨境流窜,常伪装成农民突袭集市,抢劫后迅速逃入河南境内。
-
豫皖交界的临泉西部(如姜寨、瓦店)地势复杂,土匪依托山地丛林建立据点,绑架富户索要赎金,甚至与地方武装势力勾结形成“匪绅一体”格局。
-
阜阳城区周边的东关、三里湾等码头因货物集散频繁,土匪通过威胁装卸工人、控制货仓分赃,部分匪帮长期盘踞形成地下黑市。
-
界首—太和公路沿线作为战时物资运输通道,土匪设卡拦截军需车辆,1940年代曾发生多起武装劫掠国民党后勤部队事件。
提示:解放后剿匪行动彻底清除了这些区域匪患,但部分地名(如“土匪岗”“黑渡口”)仍保留历史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