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古建筑遗迹是皖西北地区史前文明与春秋战国文化交融的珍贵见证,其核心价值体现在6500年连续文明断层考古、春秋沈子国古城遗址以及全国罕见的唐代银杏树三大亮点,为研究淮河流域人类活动史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实物依据。
-
史前遗址集群填补考古空白
王新庄遗址出土的骨镞、鹿角靴形器等距今7200年,早于大汶口文化;宫庄遗址三层文化堆积(大汶口-龙山-商周)建立皖西北新石器时代标尺;岗上遗址商周卜骨与二里头文化陶鼎足印证中原文明南下。 -
春秋沈子国古城与军事要塞
西周聃季载封地遗留夯土城墙与护城河,出土战国青铜器与汉代盆口沿;鲖阳古郡两次设郡(南朝宋、齐),现存元朝察罕铁木尔所植660年枸桔树,见证南北政权更迭的军事枢纽地位。 -
活态遗迹融合自然人文
唐代银杏树高27米,李自成马蹄印与通教寺塔传说赋予其“九棱十八丫”文化意象;长官清真寺万历年间阿拉伯文匾额“主敬存诚”,体现多元宗教在商贸重镇的共生。
提示: 探访时建议以“流鞍河-泉河”水系为脉络,串联王新庄(史前)、沈子国(春秋)、鲖阳古郡(魏晋)三层时空,注意九槐遗址地表陶片需保护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