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智能交通系统通过“智慧大脑”实时调度、数据融合与精准服务,显著提升城市通勤效率与应急响应能力,成为全国智慧交通建设的标杆。其核心亮点包括:动态调整公共交通接驳(如地铁延时应需)、多源数据一网统管(日均处理6亿条数据)、市民出行体验优化(如公交线路智能匹配需求)以及低碳治理集成(如智能路灯节能)。
-
实时响应与应急调度
系统通过智慧蓉城交通城运分中心平台,实时监测列车晚点、客流高峰等突发状况,自动触发应急预案。例如,2024年春运期间,成都东站因列车晚点滞留8000余人,系统联动地铁延时、公交增派和出租车调度,2小时内完成疏散,市民无需主动求助即可享受无缝接驳服务。 -
数据融合与智能决策
整合民航、铁路、公交等15类交通数据,构建全国领先的“交通数字体征指标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2022年优化25条地铁接驳公交线,地铁站50米内公交覆盖率从74%提升至90%,共享单车周转率提高52%,直接推动中心城区绿色出行率达69%。 -
场景化便民服务
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服务”:市民可通过“高新通”小程序预约大件垃圾回收;智能停车平台实现空位查询与无感支付;农村地区如蒲江县蓝莓基地,根据12345热线数据分析次日即开通定制客运班线,解决农产品运输与村民出行难题。 -
技术底座与可持续性
依托北斗高精度定位、CIM城市信息模型等技术,试点无人机执法、车载拥挤度监测等创新应用。同步建立交通碳积分交易机制,鼓励市民绿色出行,推动“双碳”目标落地。
未来,成都将持续扩展智能交通应用场景,如MaaS一站式出行服务,进一步缩小城乡交通差距,为超大城市治理提供“成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