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辅助运输安全规程的核心是确保井下物料、设备及人员运输过程的安全高效,关键点包括:设备定期检修、作业人员持证上岗、运输路线动态监控、危险区域警示隔离、应急预案即时响应。
运输设备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定期进行性能检测与维护,严禁带病运行。绞车、矿车、皮带机等关键设备需每日检查制动系统、连接装置及动力部件,确保无松动、磨损或失效情况。
作业人员需通过专业培训并持有操作证,熟悉设备性能及应急处理流程。运输过程中严禁超载、超速或人货混装,斜坡运输时必须执行“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原则。
运输路线应设置清晰标识,包括限高、限宽、转弯警示等。巷道支护完好,轨道平整无变形,积水、杂物需及时清理。危险区域如交叉口、斜坡段需加装红外感应或声光报警装置。
建立实时监控系统,对运输设备运行状态、巷道环境进行数据采集。瓦斯浓度超限或设备异常时自动切断电源并触发警报,调度中心须24小时专人值守。
制定针对脱轨、碰撞、火灾等事故的应急预案,每季度组织演练。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停机闭锁,优先撤离人员,救援设备需存放于指定位置且保持待用状态。
遵循上述规程可大幅降低运输事故风险,本质安全需依靠制度执行与技术防护的双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