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的历史背景介绍

​《楞严经》是佛教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重要经典,其传入中国的过程充满艰辛与智慧,被誉为“末法时代的照魔宝镜”。​​ 本经原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由唐代印度高僧般剌密谛历经波折带入中土,内容涵盖破妄显真、修行次第及降魔之法,对中国佛教各宗派影响深远。

  1. ​龙宫秘藏与印度禁传​
    佛陀涅槃七百年后,印度论师龙树菩萨在龙宫发现《楞严经》,因其稀有被古印度视为国宝,严禁外传。隋朝智者大师曾向西遥拜十八年求此经未果,足见其珍贵性。

  2. ​般剌密谛的舍身弘法​
    唐代神龙元年(705年),般剌密谛为将经文传入中国,两次冒险失败,最终将经文写在细绢上藏入臂膀,才成功抵达广州制止寺。他与弥伽释迦、房融等合作译出十卷汉本,奠定了中土弘传的基础。

  3. ​内容结构与核心价值​
    全经以“破魔”为主线,从阿难尊者堕入情劫的因缘展开,通过“七处征心”“十番显见”等层层剖析妄念,揭示众生本具的“常住真心”。经中详述六十位修证次第及五十阴魔对治法,为修行者提供全面指导。

  4. ​历代影响与多语种传播​
    唐代起,《楞严经》成为禅、净、密各宗共尊的经典,宋代注疏百余种,清代更被章嘉呼图克图译为藏、满、蒙文,形成四体合璧版本,并东传日本,持续影响东亚佛教。

​欲深入佛法智慧,《楞严经》是不可逾越的明灯;其历史不仅是经典的流传,更是一部跨越文化的信仰史诗。​​ 今日修学者仍可从中获得破除迷障的究竟指引。

本文《楞严经的历史背景介绍》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201808.html

相关推荐

楞严经与其他佛经的比较

‌《楞严经》与其他佛经的核心差异在于其 ‌"破魔显正"的独特思想体系‌与 ‌"修证次第"的严密逻辑‌,被誉为"开悟的楞严",而《金刚经》重般若空性,《心经》浓缩精髓,《华严经》展佛境广大。 ‌以下从内容侧重、修行方法、历史地位三方面对比分析: ‌内容侧重点不同 ‌ 楞严经:以‌"七处征心、八还辨见" ‌破妄识,系统阐述"耳根圆通"法门,强调"心物一元"的宇宙观。 其他经典

2025-05-16 建筑工程考试

楞严经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楞严经在现代社会的影响深远且多维,其核心价值在于为个体提供心灵修行的系统方法论,同时为社会和谐注入佛教智慧。​ ​ 这部被誉为“佛教百科全书”的经典,通过​​禅修指导、心性哲学、生态整体观​ ​等思想,持续为现代人解决精神焦虑、认知偏差等问题提供启示,并促进跨文化对话。 楞严经的禅修体系为现代人提供了对抗压力与焦虑的实用工具。经中详述的“耳根圆通”“五十阴魔”等修行方法

2025-05-16 建筑工程考试

楞严经与佛教修行

‌《楞严经》是佛教核心经典之一,被誉为"开悟的钥匙",对修行者具有 ‌ ‌明心见性、破魔证真 ‌ ‌的指导意义。 ‌ 其核心思想围绕"首楞严三昧"展开,强调通过观照五蕴、六根、十二处等法门,破除妄念直达本性。以下是其对修行的三大核心价值: ‌破妄显真的修行方法论 ‌ 经中系统剖析"五十种阴魔"现象,为禅修者提供辨别妄境与实相的标准。特别是"七处征心"章节

2025-05-16 建筑工程考试

楞严经的现代解读

​​《楞严经 》的现代解读:一部古老佛经如何为当代人提供心灵解药?​ ​ 这部被誉为"破魔宝典"的佛教经典,通过​​七处征心的哲学诘问​ ​、​​五十阴魔的修行预警体系​ ​和​​如来藏的本体论​ ​,为现代人应对信息焦虑、情欲困扰与生态危机提供了独特视角。其核心智慧在于:​​解构认知偏见​ ​(破除对"自我"的实体化执着)、​​转化生命能量​ ​(将情欲升华为创造力)和​​重建天人关系​

2025-05-16 建筑工程考试

GDP在国际比较中的作用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总量的核心指标,在国际比较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还能用于分析经济结构、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以及评估国际竞争力。 1. 反映经济规模与增长速度 GDP是衡量经济规模最直接的工具。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GDP总量,可以直观了解各国的经济总量和市场规模。例如,2024年中国GDP达到1349084亿元,同比增长5%

2025-05-16 建筑工程考试

GDP指标的局限性分析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经济规模的核心指标,但其局限性日益凸显:忽略非市场活动(如家务劳动)、无法反映收入分配公平性、忽视环境成本与福祉水平,甚至可能因过度追求增长而掩盖社会问题。​ ​ ​​遗漏非市场经济活动​ ​:GDP仅统计市场化交易,导致家庭照料、志愿服务等创造实际价值的活动被排除,尤其对女性贡献的衡量严重不足。例如,无偿育儿若转为付费服务,GDP会增长,但社会总福利未变。

2025-05-16 建筑工程考试

如何理解GDP增长率?

‌GDP增长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增长速度的核心指标,反映经济健康度和活跃程度。 ‌关键要点包括:‌季度/年度同比变化 ‌、‌剔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速 ‌、‌三大产业贡献度分析 ‌。其数值高低直接影响就业、收入和政策调整方向。 ‌基础定义 ‌ GDP增长率指国内生产总值(GDP)相较上一周期的百分比变化,通常分为名义增长率(含物价变动)和实际增长率(剔除通胀影响)。例如

2025-05-16 建筑工程考试

GDP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GDP是国家经济的核心晴雨表,直接衡量经济规模、增长速度和结构健康度。​ ​它不仅是国际比较的通用标尺,更是政策制定的关键依据,​​深刻影响居民收入、就业机会和国际话语权​ ​。通过科学分析GDP数据,能精准把握经济脉搏,优化资源配置。 GDP总量反映国家经济实力,排名变化体现全球竞争格局。例如,中国GDP从2007年全球第三跃升至2010年第二,标志着综合国力的跃升

2025-05-16 建筑工程考试

GDP与GNP的区别是什么?

​​GDP与GNP的核心区别在于核算原则与经济内涵:GDP衡量一国领土内的生产总量(“在地原则”),而GNP统计一国国民的全球收入(“国民原则”)。​ ​ 简单来说,GDP是“生产”概念,反映本土经济规模;GNP是“收入”概念,体现国民财富积累。例如,外资企业在华创造的产值计入中国GDP,但其利润汇回母国则会计入母国的GNP而非中国GNP。 ​​核算原则差异​ ​ GDP遵循“在地原则”

2025-05-16 建筑工程考试

中国城市人均GDP前十名

​​2024年中国城市人均GDP前十名揭晓,鄂尔多斯以28.66万元蝉联榜首,克拉玛依、北京紧随其后,长三角五城集体上榜,能源型城市与制造业高地各显优势。​ ​ ​​资源型城市领跑全国​ ​ 鄂尔多斯、克拉玛依、榆林等能源城市凭借煤炭、石油产业的高产值和低人口基数,人均GDP持续领先。例如鄂尔多斯煤炭产量占全国六分之一,常住人口仅222万,人均产值达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

2025-05-16 建筑工程考试

人均GDP最高的城市特点

人均GDP最高的城市通常具备以下特点:经济结构以高端产业为主,居民消费能力强,城市服务功能完善,同时这些城市往往是资源型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的重要代表。 具体特点分析: 经济结构高端化 人均GDP高的城市通常拥有较为成熟的产业结构,高端制造业、服务业以及创新产业是其经济支柱。例如,无锡在2024年人均GDP排名中位居前列,这得益于其发达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居民消费能力突出

2025-05-16 建筑工程考试

人均GDP增长最快的城市

‌2025年中国人均GDP增长最快的城市是深圳, ‌过去五年年均增速达‌9.2% ‌,数字经济与高端制造双轮驱动是其核心动力。‌苏州、合肥、成都 ‌紧随其后,增速均超7%,展现区域经济新格局。 ‌深圳:创新引擎爆发 ‌ 以华为、大疆为代表的科技企业拉动产业链升级,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突破45%。前海自贸区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吸引国际资本密集入驻。 ‌苏州:外资+民企双支柱 ‌

2025-05-16 建筑工程考试

一线城市与新一线城市的经济对比

​​一线城市与新一线城市的经济对比显示,前者在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上占据绝对优势,而后者凭借快速增长的产业潜力与较低的生活成本,正成为区域经济的新引擎。​ ​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GDP总量长期领跑全国,但杭州、成都等新一线城市在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等领域的增速已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经济规模与增速​ ​ 一线城市经济体量庞大,2024年上海GDP突破5万亿元,深圳逼近4万亿元

2025-05-16 建筑工程考试

中国城市人均收入水平

​​中国城市人均收入水平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2024年上海、北京、苏州等长三角及一线城市领跑全国,其中上海以93095元位居榜首,而中西部地区如长沙、包头等城市增速亮眼,但整体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 ​ ​​头部城市收入突破9万元​ ​:上海、北京凭借金融、科技等高端产业优势,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93095元和92464元,苏州(86640元)等长三角城市依托制造业升级紧随其后

2025-05-16 建筑工程考试

中国省会城市人口密度比较

深圳人口密度最高,每平方公里超7千人,与东莞、上海位居前三。 1. 人口密度高的城市分布 人口密度高的城市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地区。例如,深圳、东莞和上海等城市在珠三角地区,人口密度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2. 省会城市中人口密度差异 省会城市中,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如广州、郑州等,与深圳、东莞等非省会城市相比,差距较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深圳和东莞的经济吸引力和人口流入量大。 3.

2025-05-16 建筑工程考试

2023年中国人口最多省会城市

‌2023年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会城市是成都,常住人口突破2120万 ‌,稳居全国省会首位。‌核心亮点 ‌:① ‌超大城市规模 ‌(城区人口超1000万);② ‌近十年人口增速领跑新一线 ‌;③ ‌强省会虹吸效应显著 ‌。 分点解析 ‌人口总量优势 ‌ 成都以2120万常住人口(2023年统计数据)超越广州(1870万)、武汉(1370万)等省会,仅次于重庆(直辖市),且城镇化率达79.5%

2025-05-16 建筑工程考试

中国省会城市人口变化原因分析

​​中国省会城市人口普遍增长的核心原因在于经济集聚效应、优质资源虹吸及政策驱动,形成“省份减而省会增”的鲜明对比。​ ​2024年数据显示,贵阳、合肥等6个省会人口增量超10万,其中贵阳以19.96万增量居首,而全国人口总量同期减少139万。这一现象背后是省会城市作为区域发展引擎的综合优势。 ​​经济与产业拉动​ ​是首要因素。省会集中了全省高附加值产业,如贵阳的“中国数谷”带动算力集群规模翻倍

2025-05-16 建筑工程考试

2023年中国省会城市人口结构特点

​​2023年中国省会城市人口结构呈现三大核心特点:强省会虹吸效应显著、城镇化率持续攀升、年轻人口聚集缓解老龄化压力。​ ​新一线城市如合肥、成都、杭州等成为人口增长主力,而“省份减省会增”现象凸显省会作为区域核心的吸引力。 ​​人口向省会高度集中​ ​ 合肥、贵阳等城市年增超20万人口,成都常住人口突破2000万。多数省份出现人口负增长,但省会仍保持正增长,如安徽全省减少6万人,合肥却增加21

2025-05-16 建筑工程考试

中国省会城市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

中国省会城市的人口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省会城市人口普遍保持正增长,而省份整体人口则呈现负增长趋势,形成“省份减而省会增”的现象。省会城市的经济总量和人均GDP也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具体表现 人口流入带动经济增长 省会城市凭借优质的教育、医疗、就业等资源,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例如,贵阳、合肥等城市近年来人口增量均超过10万人

2025-05-16 建筑工程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