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保质期与保存条件密不可分,保质期是厂家在特定保存条件下承诺的安全期限,温度、湿度、光照和密封性是四大核心影响因素。若保存不当,实际可食用时间可能远短于标注保质期。
-
温度决定化学反应速度
低温(如冷藏)能显著减缓微生物繁殖和油脂氧化,例如鲜奶冷藏可保质7天,常温仅能存放2-3小时。而冷冻可使生肉保质期延长至数月。 -
湿度控制抑制霉变风险
干货(如饼干、坚果)需防潮,湿度超过65%易滋生霉菌。相反,蔬果需要适度湿度(冷藏时用保鲜袋包裹)以防脱水。 -
避光保存延缓营养流失
光线会加速维生素分解和油脂酸败。食用油、酱油等应使用深色容器或存放在橱柜中,比透明包装保质期长30%以上。 -
密封性阻断污染源
开封后食品接触氧气和细菌,保质期大幅缩短。奶粉、咖啡等建议用密封罐保存,未开封保质期12个月,开封后需1个月内用完。
提示:购买食品后应第一时间按包装要求存放,开封后尽快食用。若发现异味、变色或质地改变,即使未过期也应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