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个人防护装备需根据使用场景、防护等级和舒适性三大关键因素。 重点包括:① 明确危害类型(粉尘/病毒/化学飞溅);② 认准国家标准认证标识(如GB 19083医用口罩);③ 透气性与贴合度直接影响穿戴时长。
分点指南
-
按风险选类型
- 生物危害:医用外科口罩(防飞沫)、N95口罩(防气溶胶)
- 化学接触:耐腐蚀手套(丁腈材质)、护目镜(防溅射)
- 物理伤害:防砸鞋(钢头)、防割手套(高密度聚乙烯)
-
认证标准优先
- 国内:查看GB(国标)、YY(医药行业标准)
- 国际:NIOSH(美标)、CE(欧标),跨境采购需核对等效性
-
舒适性与适配
- 口罩:鼻夹塑形条减少漏气,耳带弹性测试避免勒痕
- 防护服:选择透气膜材质,腋下需有散热设计
- 长期佩戴建议:可调节头戴式替代耳挂式
-
维护与更换周期
- 口罩:连续使用4小时或受潮立即更换
- 手套:破损/渗透/连续使用2小时更换
- 护目镜:每日酒精擦拭,刮花率达30%需报废
提示:定期检查装备库存,避免过期失效;特殊行业(如医疗、化工)建议咨询专业机构进行防护等级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