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激活农村内生动力的关键举措,其核心价值在于推动共同富裕、保障粮食安全、传承文化根脉,并通过产业升级、生态修复、治理优化构建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迈向共同富裕
城乡收入差距仍是突出矛盾,乡村振兴通过特色产业(如云南天麻、海南鳄鱼养殖)带动农民增收,2024年昭通天麻综合产值达93.91亿元,岷县中药材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以上,形成“产业增值+就业增收”双轮驱动模式。 -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升级现代农业
乡村振兴推动农业从增产转向提质,如安徽全椒县薄壳山核桃产业链延伸至加工、研学旅游,甘肃岷县构建中药材全产业链,技术赋能下农业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保障“饭碗端得更稳”。 -
守护生态屏障,践行绿色发展
乡村是生态涵养主体区,山桐子种植等案例显示,1亿亩林地年固碳1.8吨/亩,同时改良土壤、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
激活文化基因,重塑乡村价值
传统村落、民俗技艺通过文旅融合焕发新生,如东方市鳄鱼主题旅游年产值6.77亿元,既保留乡土记忆,又创造经济价值,形成文化自信与产业振兴良性循环。 -
优化治理体系,释放发展活力
数字化管理、村民自治等创新机制提升治理效能,如威宁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5.2万人就业,技术培训与利益联结激发农民主体意识。
当前,乡村振兴已从“输血”转向“造血”,需持续聚焦人才回流、科技赋能与城乡要素流动。未来,它不仅是农村的变革,更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