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财务报账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常面临制度不规范、资产管理混乱、监督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资金安全,还制约了乡村治理的规范化与透明化。以下是常见问题的分点分析及应对建议:
一、制度不完善
- 财务制度建设滞后:部分村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统一,缺乏规范性和完善性,导致经费报销范围不统一、标准不一致、程序不明确。
- 预决算管理不到位:普遍缺乏年初预算和年终决算环节,仅通过日常单据入账和季度公开进行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的预算控制和指标管理。
二、资产管理混乱
- 资产管理制度缺失:部分村未建立资产管理制度,未落实管护措施和责任,导致资产被人为毁损、侵占或长期闲置。
- 账外账现象:公款未列入法定账簿,在账外设立账册管理,导致资金流向不透明。
三、监督机制薄弱
- 监督力量分散:村级财务管理监督力量不足,镇街农业部门、内部审计工作站等监管机构很少进行有效监督,存在监管盲区。
- 民主决策程序缺失:在涉及大额资金支出和重大事项决策时,部分村未依法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而是由村干部决定,缺乏民主管理和监督。
四、执行问题
- 报账流程不规范:支出单据不规范、入账不及时,甚至存在以白条抵库的现象。
- 现金管理不规范:如库存超限、坐支、公款私存等,增加了资金流失和违规操作的风险。
五、解决对策
-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全面的财务管理体系,明确收支范围、报销标准、审批程序,并严格执行。
- 加强资产清查与盘点:定期对村级资产进行清查盘点,落实资产管护责任,防止资产流失。
- 强化监督与公开: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加强财务监督,同时通过财务公开栏、网络平台等手段提高透明度。
- 规范报账流程:严格支出审批程序,确保所有支出有据可查,杜绝白条抵库和账外账现象。
通过规范制度、加强监督和公开,村级财务报账制度的执行将更加透明、高效,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财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