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的文档格式应包含以下核心要素:统一字体字号(如中文宋体/英文Times New Roman,正文12pt)、层级分明的标题样式(1-3级标题加粗区分)、1.5倍行距提升可读性、页边距对称(常规2.54cm)、页眉页脚标注必要信息(页码/文档属性)。标准化格式能显著提升专业性和检索效率。
-
文字排版规范
- 中英文字体需匹配(如中文用黑体时英文用Arial),避免混用
- 正文字号建议12pt,标题逐级放大(一级标题16pt加粗,二级14pt)
- 重点内容可用高亮色标注,但单文档颜色不超过3种
-
段落与间距控制
- 首行缩进2字符或段前空0.5行,避免空格键手动对齐
- 行间距1.25-1.5倍为宜,公式/图表与上下文需空1行
- 段落长度控制在5-8行,超长段落拆分为列表项更清晰
-
结构化元素要求
- 表格采用三线式设计,表头加粗并居中对齐
- 图片需添加编号标题(如"图1-技术架构图"),居中放置
- 公式建议用专业工具编辑(LaTeX/MathType),避免截图
-
元数据管理
- 页眉左侧写文档名称,右侧标注版本号/日期
- 页脚居中插入页码(格式"第X页 共Y页")
- 终版文件需添加属性信息(作者/修订记录/密级)
遵循上述规范可确保文档在人工阅读与机器检索时均保持高效传达,建议建立团队统一的模板库并定期复核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