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作业安全的核心在于防护装备规范、作业环境评估和操作流程标准化。关键标准包括:必须佩戴五点式安全带、设置生命线系统,且离地2米以上即需防护措施;重点注意事项涵盖天气监测(风力超6级禁止作业)、工具防坠管理和双人协作原则。以下是具体要点:
一、安全装备标准
- 个人防护:全身式安全带需通过GB6095-2021认证,挂钩必须配备自锁装置。安全绳长度不超过1.5米,严禁打结使用。
- 集体防护:脚手架需符合JGJ130标准,临边必须设1.2米高护栏,孔洞加盖承重盖板(承重≥200kg/㎡)。
二、作业前准备
- 环境评估:检查地面承重能力(软土地基需铺设钢板)、排查周边高压线(保持5米以上距离)。
- 设备检查:每日使用前测试防坠器制动性能,吊篮安全锁有效期不得超过1年。
三、作业中规范
- 禁止行为:严禁交叉作业、抛接工具(必须使用工具袋或升降装置)。
- 应急措施:30米以上高空作业需配置速差自控器,并制定坠落救援预案(响应时间≤10分钟)。
四、特殊场景管理
- 恶劣天气:雷雨天气提前1小时撤离,高温环境实行"做二歇一"制度(每2小时休息30分钟)。
- 夜间作业:照明强度需达150勒克斯以上,作业人员穿戴反光标识服。
提示:所有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持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企业应每季度组织防坠落演练。临时作业平台超过4小时使用需申请专项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