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高校招生计划呈现稳中有增、专业结构优化的趋势,多所双一流高校扩招并新增前沿专业,同时招生政策更注重个性化培养与跨学科发展。例如,中山大学本科招生7755人,新增25个名额;深圳大学推出4个“院士班”,广州大学新增国际法、智能建造专业;湖南、四川等省份本科录取人数均超20万,部分院校首次开放跨省招生。
高校招生规模持续扩容,但区域与专业差异显著。广州大学2024年本科招生7580人,广东占比87.5%;山东财经大学录取6960人,临沂大学本专科总规模达12600人。双一流院校中,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扩招新工科专业,中国科学院大学新增甘肃招生且必选“物理+化学”。地方院校如嘉应学院扩招570人,川北医学院本科招收3400人,男女比例接近1:1.6。
专业设置紧扣国家战略与产业需求。上海交通大学新增化学生物学、健康科学与技术专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设智慧交通、运动康复等新兴方向,并推行本研贯通培养;汕头大学新增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增设微电子方向。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扩招并增设纪检监察实验班,实行本硕连读。
招生政策突出灵活性与培养创新。南方医科大学实行“零调剂”政策,临床医学专业组计划充足;暨南大学设14个专业组,新增6个特色人才班面向全校选拔;华南师范大学允许师范与非师范专业互转。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首次面向11省市招生,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首年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4个专业。
考生需关注三大动态:一是新兴高校加入招生,如深圳理工大学首批开设神经科学等6个专业;二是“物理+化学”组合成为理工类专业主流要求;三是本研贯通班、特色实验班等培养模式增多。建议结合个人兴趣与院校培养方案,优先选择学科实力强、转专业机制灵活的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