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生态环境科长与惠安生态环境局长的核心职责均聚焦于区域生态治理与执法监管,但层级与职能范围存在差异:前者统筹市级政策制定与跨区域协调,后者侧重属地化执行与特色产业转型。
-
职能定位差异
泉州市生态环境局作为正处级单位,负责全市生态环境政策、法规及标准的制定,监督重点流域、海域污染防治,并协调跨区域环境事件处理。惠安生态环境局则属县级派出机构,主要落实属地监管,如开展执法检查、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及石化产业绿色转型,其局长林青峰曾主导大港湾湾区“美丽海湾”项目获全国推广。 -
工作重心对比
市级科长需宏观把控全市生态规划,如组织编制生态保护红线、监督核与辐射安全;惠安局长则更注重实操,例如联合水利部门提升流域水质、查处58起环境违法案件,并通过“局长走流程”活动优化行政审批服务。 -
协同与创新
两者通过“党政同责”考核机制联动,市级提供政策与技术支撑,县级创新案例反哺全市。惠安局在生态损害赔偿、石雕行业转型中的经验,成为泉州市生态治理的基层样板。
提示: 理解两者差异需结合具体案例,市级统筹与县级创新的互补模式是泉州生态保护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