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诗歌以激楚情调、浪漫主义精神、独特比兴手法和华美辞采为核心特色,被誉为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之作,其"香草美人"象征系统与神话想象更是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影响。
屈原作品充满激楚情调,抒发忠而被谤、怀才不遇的愤懑,《九章》中"皇天之不纯命兮"等句交织着对国家命运的悲怆与个体遭际的凄凉,形成"奇崛愤激,凄凉幽冷"的独特美学。其浪漫主义突破《诗经》现实主义传统,《离骚》借三次求女喻政治理想,神话意象与历史典故交织,营造出雄奇壮丽的艺术空间,直接影响李白等后世诗人创作。
"香草美人"比兴体系是屈原独创的象征手法,以香草喻君子德行,臭物指奸佞小人,在《离骚》《九歌》中构建起隐喻系统,既符合"怨而不怒"的中和文化传统,又赋予诗歌多层解读可能。其艺术形象塑造具有划时代意义,《离骚》中自述身世、叩问天地的抒情主人公,确立了中国诗歌史上首个完整独立的诗人形象。
语言上,屈原融合楚地方言与神话传说,创造句法错落的骚体诗,语言"惊采绝艳",如《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等句兼具音乐美感与奇幻色彩。其作品从集体创作转向个人抒情,推动中国诗歌从《诗经》四言体向更自由的形式演变,形成《楚辞》这一独立诗体,为后世赋体文学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