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首”是古代汉语词汇,意为“头落地”,引申为杀身或牺牲生命,常见于文言文表达忠烈或报恩的决心,如李密《陈情表》中“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经典名句。
-
词义解析
“陨”指坠落,“首”即头部,字面指头颅落地,象征死亡。晋代李密用“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表达以死报效君恩的决心,明代张居正亦以“陨首以求济”表明为国献身的信念。这一词汇多用于正式文书或誓言,强调极致的忠诚与牺牲精神。 -
历史典故
与“陨首”紧密相关的典故是“结草报恩”。春秋时期,魏颗未按父亲遗命杀妾殉葬,后该妾之父在战场结草绊倒敌将以报恩。李密将“陨首”与“结草”并用,既承诺生前舍命效忠,死后亦会报恩,强化了情感张力。 -
文化内涵
古代文人常用“陨首”体现儒家“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尤其在君臣、家国关系中,凸显个人对责任与道义的坚守。此类表达常见于奏章、檄文,语言庄重,感染力强。 -
现代使用场景
现代汉语中“陨首”极少出现,但理解其含义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或历史文献。在成语、诗词赏析或传统文化讨论中,它仍是分析古人精神世界的重要切入点。
若对文言词汇或历史典故感兴趣,可进一步探究《陈情表》全文或《左传》中的“结草”故事,感受古人语言与情感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