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首怎么读

​“陨首”的正确读音是yǔn shǒu,意为“头落地”或“杀身”,属于古汉语词汇,常见于表达牺牲生命的语境中。​​ 其核心含义可提炼为​​肝脑涂地式的献身精神​​,多用于古代文书或典故引用。

  1. ​拼音与字义解析​
    “陨”读yǔn,本义为坠落(如陨石),引申为死亡;“首”读shǒu,指头部。组合后字面意为“头颅坠落”,象征以生命为代价的极端奉献,如晋代李密《陈情表》中“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即强调誓死报恩的决心。

  2. ​典型用例与语境​
    该词高频出现在历史文献中,如明代张居正书信“陨首以求济”体现为国牺牲的决绝。现代虽罕用,但仍是理解古典忠义文化的关键词,常见于成语“陨首结草”(典出《左传》)。

  3. ​易混淆点辨析​
    需注意与“殒首”(同义异体字)区分,两者拼音相同且可通用,但“陨”更强调“坠落”的动作意象,而“殒”专指死亡,实际使用中常混写。

若需深入探究类似古语,可结合具体典故或上下文分析其情感色彩——这类词汇多承载厚重的道德寓意,现代引用时需注意语境适配性。

本文《陨首怎么读》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231867.html

相关推荐

听信小人谗言的典故

听信小人谗言的典故 主要源自中国古代历史,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商纣王与妲己 的故事。商纣王荒淫无道,偏听偏信妲己的谗言,导致忠臣被逐,最终王朝覆灭。 商纣王与妲己 商纣王,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以残暴和听信谗言著称。妲己是他的宠妃,据传她利用美色和诡计,不断挑拨纣王与忠臣之间的关系。 比干剖心 :比干是商纣王的叔叔,因直言进谏被妲己诬陷。纣王听信谗言,下令剖开比干的胸膛,取出他的心脏。 忠臣遭殃

2025-05-17 会计考试

死当结草的典故出处

“死当结草”的典故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讲述了晋国大夫魏颗在父亲魏武子去世后,选择违背父亲病重时的遗嘱,将父亲的爱妾另行嫁人,而不是殉葬。这一行为最终感动了爱妾的父亲,他在魏颗与秦将杜回交战时,用草结绳绊倒杜回,助魏颗获胜。事后,魏颗梦见这位老人,得知他是为报答魏颗的恩情而来。 1. 魏颗的抉择:勇气与仁义 魏颗在父亲清醒时承诺将爱妾嫁人,但在父亲病重时又被告知让她殉葬。魏颗面临两难选择

2025-05-17 会计考试

陨首什么意思

​​“陨首”是古代汉语词汇,意为“头落地”,引申为​ ​杀身或牺牲生命​​,常见于文言文表达忠烈或报恩的决心,如李密《陈情表》中“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经典名句。​ ​ ​​词义解析​ ​ “陨”指坠落,“首”即头部,字面指头颅落地,象征死亡。晋代李密用“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表达以死报效君恩的决心,明代张居正亦以“陨首以求济”表明为国献身的信念。这一词汇多用于正式文书或誓言

2025-05-17 会计考试

陨首结草什么意思

​​“陨首结草”是古代报恩的极致表达,意为“活着不惜献出生命,死后也要结草报恩”,源自《左传 》中魏颗救父妾获战场神助的典故,后由李密在《陈情表》中引用,成为感恩图报的文化符号。​ ​ ​​核心典故​ ​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魏武子病重时要求儿子魏颗将爱妾殉葬,但魏颗选择遵从父亲清醒时的遗嘱将其改嫁。后魏颗与秦将杜回交战时,一位老人用草绳绊倒杜回助其获胜。夜间老人托梦自称是改嫁妾之父

2025-05-17 会计考试

臣生当陨首的陨首什么意思

“陨首”的意思是头落地,指杀身或献出生命。这一词汇常用于表达舍生取义的决心和忠诚。 1. 词义解析 “陨”意为坠落、掉落,在古代汉语中常用来形容物体从高处落下。 “首”指人的头部,也常用来象征生命。 “陨首”合起来表示“头颅落地”,象征以死明志或舍生取义。 2. 历史背景与用法 “陨首”一词最早出现在《陈情表》中:“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这是李密向晋武帝表达忠诚的誓言

2025-05-17 会计考试

陨首的典故

‌"陨首"典故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指晋国忠臣介子推割股啖君后隐居绵山,最终被焚山逼出时抱树而亡的悲壮故事, ‌这一典故承载着‌忠义精神、知恩图报 ‌的核心内涵,成为后世称颂气节的经典文化符号。 ‌历史背景 ‌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公子重耳流亡途中饥困交加,随臣介子推割下大腿肉煮汤救主。重耳复国为晋文公后,介子推拒绝封赏隐居绵山,晋文公放火逼其出山,不料介子推宁死抱柳树殉节

2025-05-17 会计考试

陨首还是殒首

陨首和殒首都是表示牺牲、死亡的意思,但使用语境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陨首 陨首 一词,通常用来形容为某个目标或信仰而牺牲。它强调的是牺牲的壮烈和伟大,多用于表达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纪念。 语境 :陨首一般用于正式的书面语中,如历史文献、纪念碑文等。 侧重点 :强调牺牲的壮烈和伟大,以及对目标或信仰的坚定不移。 例句 :他为国捐躯,陨首不辞,是我们永远的英雄。 殒首 殒首 一词,则更侧重于描述死亡本身

2025-05-17 会计考试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典故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报恩典故,源自《左传 》和《陈情表》,强调生死不渝的感恩精神​ ​。其核心故事是:晋国将领魏颗因遵从父亲清醒时的遗命,未让爱妾殉葬而将其改嫁,后战场遇险时,爱妾亡父的鬼魂结草绊倒敌将助其获胜,以此报恩。这一典故与“衔环”结合,成为中华文化中知恩图报的象征。 ​​典故起源与情节​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魏武子病重时命儿子魏颗将爱妾改嫁,临终却改口要求殉葬

2025-05-17 会计考试

古代臣子拜见皇上的手势是怎样的

古代臣子拜见皇帝的手势以​​跪拜礼为核心​ ​,不同朝代、场合的礼仪细节差异显著,​​清代三跪九叩最严苛​ ​,而早期如汉代丞相甚至可获赐座。​​手势演变折射皇权强化​ ​,从周代“九拜”到明清伏地叩首,身体姿态的卑微化成为君臣关系变化的直观体现。 周代“九拜”奠定基础框架,稽首礼为最隆重仪式,需跪地拱手、额触地并停留。汉代礼仪相对宽松,丞相觐见可行拱手礼或获赐座,但特殊场合仍需稽首

2025-05-17 会计考试

古代臣子给皇上请安是怎么说

古代臣子向皇帝请安时有一套严谨的礼仪用语,‌核心表达是"万岁"、"圣安"等敬语 ‌,具体形式因朝代和场合而异。以下是典型请安方式: ‌跪拜礼+固定套话 ‌ 最常见为行三跪九叩礼后称:"臣某(官职+姓名)恭请皇上圣安"或"万岁万岁万万岁",清代满族官员需用满语说"阿穆杜棱"(请安)。 ‌早朝奏事前的标准流程 ‌ 先由领班大臣出列高呼:"臣等恭请皇上圣躬金安",待皇帝回应"朕安"后

2025-05-17 会计考试

古代臣子的夫人怎么给王爷行礼

古代臣子的夫人向王爷行礼时,通常需遵循严格的礼仪规范,以体现对王爷的尊敬。具体行礼方式因场合和身份而异,但核心原则是谦卑有礼、动作规范。以下分点展开说明: 1. 基本礼仪规范 臣子夫人行礼时,需站立端正,双脚并拢,双手合于身前,以示恭敬。 行礼过程中,需保持表情庄重,避免轻浮或随意。 2. 行礼方式 稽首礼 :这是最隆重的礼节,需跪地,双手按地,头触地,表示极高的敬意。多用于正式场合

2025-05-17 会计考试

古代臣子上朝手上拿的牌子是什么

古代臣子上朝时手持的牌子称为​​笏板​ ​(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商周至明清时期官员身份与权力的核心象征。​​关键亮点​ ​:其材质从玉石、象牙到竹木不等,严格对应官阶等级;兼具记事、礼仪、身份标识三大功能,甚至衍生出“万笏朝天”等文化典故。 ​​材质与等级​ ​ 笏板的材质直接体现官员品级:玉笏为最高规格,仅限三品以上高官;象牙笏次之,唐宋时五品以上使用;竹木笏则用于低级官员

2025-05-17 会计考试

古代臣子直接向皇上进谏叫什么

古代臣子直接向皇上进谏的行为统称为​​“言谏”​ ​或​​“进谏”​ ​,其核心形式包括​​“廷诤”(当面直言)​ ​和​​“上封事”(书面奏章)​ ​两种方式。​​关键亮点​ ​在于:这一制度自周代“保氏”起形成体系,唐代发展为“谏议大夫”专职,宋代设“谏院”机构化,成为封建王朝纠偏君权的重要机制。 ​​制度起源与演变​ ​ 言谏制度可追溯至尧舜时期,舜设“诽谤之木”纳谏

2025-05-17 会计考试

古代臣子封号大全

古代臣子封号是帝王授予功臣或贵族的荣誉称号,‌主要分为爵位、官职加衔、谥号三大类 ‌,体现等级制度与功绩认可。‌爵位以“公侯伯子男”五等为核心 ‌,官职加衔如“特进光禄大夫”显示特殊待遇,谥号则是对逝者的评价性尊称(如“文正”“忠武”)。 ‌爵位体系 ‌ ‌公爵 ‌:最高爵位(如“魏国公”),多赐予皇族或开国元勋。 ‌侯爵 ‌:次于公爵(如“淮阴侯”),常见于战功卓著者。 ‌伯爵至男爵 ‌

2025-05-17 会计考试

古代臣子等级名称

​​古代臣子等级名称是封建官僚体系的核心标识,从正一品到从九品共十八级,涵盖文职、武职及中央与地方官职​ ​。唐代以“爵、阶、官、勋”四维分立,清代则简化为九品十八阶,如正一品太师、从九品巡检。​​关键亮点​ ​:​​①等级森严​ ​,每品分正从;​​②文武分途​ ​,如总督(文)与将军(武);​​③职能细化​ ​,如按察使司掌司法、盐运使司管盐务。 ​​中央官职​ ​

2025-05-17 会计考试

古代臣子职位表

​​古代中国臣子职位表是理解封建王朝权力架构的核心钥匙,其体系以宰相为行政中枢、六部分管实务、三公九卿为辅佐,形成层级森严的文武官制​ ​。这套制度贯穿历朝,虽名称与职能略有调整,但核心框架稳定,成为维持帝国运转的基石。 ​​宰相与中枢机构​ ​ 宰相作为百官之首,总揽行政大权,直接对皇帝负责。唐代演变为三省长官(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共议朝政,明代则由内阁首辅代行相权

2025-05-17 会计考试

古代臣子奏折原文

古代臣子奏折原文是研究清代历史的重要史料之一,其内容真实记录了清代皇帝与臣子之间的沟通,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1. 奏折的历史背景 奏折制度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雍正皇帝将其制度化,成为清代特有的文书形式。奏折的实行取代了明朝的题本和奏本,直接由臣子递送皇帝,省去了中间环节,极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2. 奏折的特点 奏折具有保密性强、形式灵活的特点。它无需遵循固定格式,可以直接反映地方事务

2025-05-17 会计考试

古代臣子分几种

古代臣子主要分为​​四类​ ​:阿谀奉承的态臣、篡权谋私的篡臣、建功立业的功臣,以及德才兼备的圣臣。其中,​​圣臣​ ​不仅忠诚于君主,更以正道匡扶社稷,是治国安邦的核心力量。 ​​态臣​ ​:靠花言巧语博取宠信,对内无法凝聚民心,对外无力抵御外患。例如齐国的苏秦、楚国的州侯,虽得一时风光,却可能导致国家衰败。 ​​篡臣​ ​:能力出众但心术不正,结党营私、扩张权势,如赵国的奉阳君

2025-05-17 会计考试

古代臣子的自称

古代臣子的自称通常为"臣"或"微臣",用于向君主或上级表达谦卑与尊敬。 在古代中国,臣子在面对君主或上级时,其自称方式是十分讲究的。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自称方式及其使用场景: 臣 :这是古代臣子最常用的自称方式,表示自己是君主的臣属,愿意为君主效忠。在正式的奏章、上书或面圣时,臣子通常会以"臣"自称,以表达对君主的尊敬和忠诚。例如:"臣以为,此计可行。" 微臣 :与"臣"类似

2025-05-17 会计考试

古代臣子夸赞皇上

​​古代臣子夸赞皇上的核心在于“颂圣艺术”——既需彰显帝王功绩的恢弘,又要符合礼制文雅的表达范式,​ ​ 其精髓体现在诗词、奏章等文体中,融合了历史典故、文学技巧与政治智慧。以下从形式、内容与策略三方面解析这一独特文化现象: ​​形式考究:文体与韵律的仪式感​ ​ 臣子常采用应制诗(如王维《奉和圣制春雨望春》)、骈文奏章等格式,严格遵循平仄对仗。例如上官婉儿以“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的工整对偶

2025-05-17 会计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