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以公益普惠和优质均衡为核心方向,通过数字化赋能、师资队伍建设、资源优化配置等举措,力争到2027年实现40%县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并推动全国教育资源向农村及欠发达地区倾斜。
1. 首创“组团式”援疆与银龄计划,强化师资配置
方案提出统一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每3年动态核定编制,确保县区师资达标。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推动城镇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要求申报高级职称者需有1年以上乡村任教经历。同步通过“组团式”援疆、银龄讲学计划等,每年选派5000名教师支援薄弱地区,并加大南疆初中、高中师资招聘力度。
2. 以数字校园建设破局教育公平
聚焦教育资源鸿沟,部署校园网络提升行动计划:2035年前实现中小学校千兆宽带到校、百兆到班,边远农村学校覆盖有线与无线网络;构建自治区智慧教育平台,整合教学资源与大数据中心,推进“联校网教”及数字化教育试点,以技术手段缩小城乡教学差异。
3. 健全特殊群体保障体系
针对流动儿童、残疾儿童等群体,明确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统筹入学,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超96%;建设20万人口以上县区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目标设为97%。同步完善心理辅导室与学生资助机制,动态识别困难家庭并实施精准帮扶。
4. 分层推进县区均衡发展目标
实施梯次达标策略:2027年40%县区(市)实现优质均衡,优先解决大班额、师资短缺等短板;2030年实现全省全覆盖,推动市域协作提升;2035年全国达标,教育质量与资源配置趋近全国均值。
5. 多元协同保障政策落地
建立党委政府统筹、部门联动的监督考核机制,压实财政投入责任;依托校企合作共建劳动实践基地及科普教育中心,延伸校家社协同育人网络;依托大数据精准管理学生资助与卫生健康服务,全面提升公共教育综合效能。教育均衡需长期攻坚,公众可关注地方实施方案细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