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里的经和传

​《左传》中的“经”指《春秋》原文,是鲁国编年史;“传”是左丘明对《春秋》的注解,通过叙事补充历史细节与人物言行,二者结合形成“以传释经”的经典范式。​

《春秋》作为“经”,文字极简,仅记录事件大纲,如“隐公元年,春王正月”。这种简略笔法需依赖“传”来解读。《左传》以丰富史料填补空白,例如详细叙述郑庄公与共叔段的权力斗争,揭示《春秋》中“郑伯克段于鄢”背后的伦理冲突。

“传”的独特价值在于叙事艺术。左丘明通过人物对话、战争描写(如城濮之战)、外交辞令等,将《春秋》的褒贬倾向具象化。例如,《春秋》写“赵盾弑其君”,《左传》则还原晋灵公暴政与赵盾家族悲剧,展现“微言大义”的深层逻辑。

经传结合体现古代注释传统。《左传》不仅解经,更开创编年体史书先河。其“直书”笔法影响后世史学,如对“崔杼弑君”的记载,既忠于史实,又暗合《春秋》惩恶扬善的宗旨。

理解《左传》需把握经传互动:经为纲,传为目,二者共同构建先秦历史认知体系。阅读时可先对比经传文本差异,再分析左丘明的叙事意图,方能领会其史学与文学双重价值。

本文《左传里的经和传》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253135.html

相关推荐

左传是经还是传

​​《左传 》既是解《春秋 》的“传”,也是被后世尊为“十三经”之一的儒家经典,兼具“经”与“传”的双重属性​ ​。其核心价值在于以史实补充《春秋》的简略记载,同时通过叙事阐发儒家思想,成为研究春秋时期政治、文化的重要文献。 ​​《左传》作为“传”的本质​ ​ 它是《春秋》三传之一(另两部为《公羊传 》《谷梁传 》),最初目的是解读孔子删订的《春秋》经文。通过补充事件细节、人物对话和各国史实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的传是什么文体

《左传》的“传”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具有史学、文学和经学三重性质。它采用编年体为纲,同时融入纪事本末体的特点,言事相兼,是史传文学的开端。 1. 史学性质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史,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共255年间周王朝及诸侯各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其叙事首尾完备,内容详赡,真实反映了春秋时期列国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活动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以解经为主吗

‌《左传》虽以叙事见长,但本质上仍以解经为核心 ‌。作为《春秋》三传之一,其核心功能是阐释《春秋》的微言大义,‌通过史实补充、事件评析和“君子曰”等直接解经形式 ‌,揭示儒家伦理观念。不过,《左传》的文学性与历史价值使其超越了单纯的解经工具,成为先秦史学典范。 解经功能的体现 ‌依附《春秋》框架 ‌ 严格遵循《春秋》编年体例,逐条对应补充史实细节(如“郑伯克段于鄢”)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的传和列传的传一样吗

​​《左传 》的“传”与“列传”的“传”虽有渊源,但本质不同:前者是​ ​对《春秋 》的注释与历史叙事的结合体​​,后者是司马迁首创的​ ​以人物为核心的传记文体​​。两者在功能、体例和叙事重心上存在显著差异​ ​。 ​​功能差异​ ​ 《左传》的“传”源于先秦经典注释传统,核心是解释《春秋》的微言大义,同时融入编年史叙事,兼具“释经”与“记事”双重功能。而“列传”的“传”明确以记录人物生平为主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右传是什么书

​​《左传》和《右传》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文献,其中《左传》是儒家经典《春秋》的注释之作,以叙事详实、文笔生动著称;而“右传”并非独立典籍,可能是对《左传》的误称或后世文献中的笔误​ ​。《左传》由左丘明编撰,系统记载了春秋时期政治、军事及社会变迁,被誉为“先秦散文之冠”,而“右传”一词在学术研究中并无对应著作,需注意辨明概念混淆。 ​​《左传》的核心价值​ ​:作为《春秋》三传之一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是哪三传

《左传》是《春秋》三传之一,与《公羊传》和《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均为解释《春秋》的著作。 1. 《左传》的作者与全称 《左传》由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所著,全称为《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 2. 《春秋》与三传的关系 《春秋》是五经之一,是鲁国史官编写的编年体史书。《左传》作为《春秋》的注释,不仅补充了《春秋》的内容,还提供了更为详细的叙事和历史背景。 3. 三传的特点与贡献 《左传》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主要记载了什么

《左传》主要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 ,时间跨度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255年。 政治斗争与权力更迭 《左传》详细记载了各国之间的权力更迭,如晋国的六卿之争、田氏代齐、吴越争霸等事件。通过这些记载,我们可以看到春秋时期各国政治斗争的激烈程度以及权力更迭的频繁性。 军事战争与谋略 《左传》以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春秋时期的重要战争,如城濮之战、邲之战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是道家的经典吗

不是 《左传》不是道家经典,而是儒家经典。具体分析如下: 学派归属 《左传》属于儒家经典,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儒家解释《春秋》的重要著作。 作者与地位 由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司马迁等历代学者均认定其为《春秋》原始注解者,被尊为“史家开山鼻祖”。 核心思想 书中强调“礼”“义”“仁”等儒家核心观念,通过记述历史事件阐释君臣之道、忠孝伦理等,体现儒家道德观和社会秩序。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的旧传是什么

‌《左传》的旧传是指汉代以前流传的《左传》注释版本,核心为 ‌"古文学派"的解经体系‌,强调 ‌历史事件与礼制关联‌,与汉代"今文学派"形成对立 ‌。其主要特点包括以史证经、注重文字训诂,代表学者有西汉张苍、贾谊等。 ‌定义与背景 ‌ 旧传是先秦至西汉初期对《左传》的早期注释体系,依托孔壁古文经(战国文字书写),与汉武帝后盛行的"今文经学"(隶书书写)形成学术分野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的内容概括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编年体史书,其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历史记述 以《春秋》为纲,按时间顺序记载了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年(鲁哀公二十七年)的春秋时期历史,涵盖诸侯争霸、外交战争、政治制度演变等重大事件。 多领域内容覆盖 政治与军事 :记录各国政治格局变化、军事行动及战争策略,如“烛之武退秦师”等经典战例。 社会与文化 :涉及礼仪制度、社会风俗、宗教祭祀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的经和传是啥

《左传》中的“经”和“传”分别指《春秋》原书与左丘明注解,具体如下: 经 指《春秋》这部编年体史书,由孔子修订,记录了春秋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因孔子为鲁国人,故《春秋》既是当时各国史书的通名,也是鲁国史书的专称。书中以“公”字开头记载鲁国国君事迹,“王”字开头记载周王事迹。 传 是左丘明为《春秋》所作的注解,即《左传》。其内容包含对历史事件的补充、背景说明及儒家思想阐释,是《春秋》的权威解读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中诚信的句子

《左传》中关于诚信的句子不胜枚举,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左传》作为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智慧和道德观念。诚信作为其核心理念之一,贯穿于全书的始终。以下是《左传》中关于诚信的几个关键句子: “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这句话强调了诚信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将其比作国家的宝物和人民所依赖的庇护。它提醒我们,诚信是维系国家稳定和人民幸福的关键。

2025-05-18 资格考试

什么是左传右传的区别

《左传》与《右传》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作者与成书性质 《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著,是独立撰写的编年体史书,以《春秋》为纲目,通过具体史实阐释《春秋》的纲目。 《右传》即《国语》,是《春秋》的别传,主要记载各国贵族的言论和事迹,侧重于人物传记和历史对话。 内容侧重点 《左传》以编年体形式,系统记录了鲁国及其他诸侯国的历史事件,强调历史发展的脉络和因果关系,兼具史学价值与道德评价。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的传怎样解释

‌《左传》的“传”指对《春秋》经文的注解与扩展 ‌,‌核心功能是“以事解经” ‌,通过具体史实阐释孔子笔削《春秋》的微言大义。其名称源自汉代学者称其为《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穀梁传》并称“春秋三传”,但‌左氏以详述史实见长 ‌,另两传侧重义理阐发。 分点解析“传”的含义 ‌文体功能 ‌ “传”是古代解经的特定文体,相当于现代“注释”。《左传》通过补充战争、会盟等历史事件细节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名词术语解释

​​《左传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 》《谷梁传 》合称“春秋三传”。​ ​ 其以鲁国视角记载春秋时期政治、军事、外交事件,兼具史学与文学价值,核心特色为​​详实的叙事手法​ ​、​​“春秋笔法”的微言大义​ ​,以及​​对礼制与战争的深度剖析​ ​,为研究先秦社会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原始资料。 ​​编年体典范​ ​:按年、时、月、日记录史实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名词解释简介

《左传》是中国最早、叙事最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之一,由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内容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它以《春秋》为基础,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重大事件,并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与生活形态。 1. 作者与背景 《左传》的作者左丘明被誉为“文宗史圣”,其作品不仅继承了《春秋》的编年体例,还通过丰富的叙事手法,将历史事件生动呈现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的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以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核心价值在于“以史为鉴”的叙事智慧与文学成就,其​ ​历史真实性、文学艺术性、政治思想性​​三大亮点深刻影响了后世史学与文学发展。​ ​ 作为编年体典范,《左传》按鲁国十二公顺序记载了242年历史,首创“寓褒贬于叙事”的笔法,如“郑伯克段于鄢”通过细节揭露人性复杂。书中战争描写(如城濮之战)兼具史料价值与文学张力

2025-05-18 资格考试

什么是《左传》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编年体史书,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基本信息 原名与别称 :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作者争议 :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著,但实际成书可能为战国至汉代学者集体编纂。 记事范围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的历史,涵盖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 历史地位 编年体典范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名词

《左传》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著作,其名词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先秦时期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的历史事件,以《春秋》为纲目,通过具体史实阐释《春秋》的纲目。 别称与沿革 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左氏》,后多简称《左传》。 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儒家经典之一。 作者争议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为啥叫左传

‌《左传》得名源于其作者左丘明("左"指姓氏)和对《春秋》的"传"(注释)性质,它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 记录了春秋时期240余年的历史。以下从三个核心维度解析其命名逻辑: ‌作者身份关联 ‌ 传统认为《左传》由鲁国史官左丘明编纂,"左"直接取自其姓氏。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记载"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侧面佐证了作者与书名的关联性。 ‌文本功能定位 ‌

2025-05-18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