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名词

《左传》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著作,其名词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先秦时期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的历史事件,以《春秋》为纲目,通过具体史实阐释《春秋》的纲目。

  2. 别称与沿革

    • 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左氏》,后多简称《左传》。

    • 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儒家经典之一。

  3. 作者争议

    传统观点认为《左传》为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所著,但近现代学者多认为实际成书于战国时期,由多人编纂。

  4. 史学地位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对研究先秦历史、政治、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5. 内容特点

    以编年体形式记载历史,注重史实细节与人物描写,兼具史学性与文学性,是先秦散文代表作。

本文《左传名词》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253182.html

相关推荐

什么是《左传》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编年体史书,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基本信息 原名与别称 :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作者争议 :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著,但实际成书可能为战国至汉代学者集体编纂。 记事范围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的历史,涵盖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 历史地位 编年体典范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的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以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核心价值在于“以史为鉴”的叙事智慧与文学成就,其​ ​历史真实性、文学艺术性、政治思想性​​三大亮点深刻影响了后世史学与文学发展。​ ​ 作为编年体典范,《左传》按鲁国十二公顺序记载了242年历史,首创“寓褒贬于叙事”的笔法,如“郑伯克段于鄢”通过细节揭露人性复杂。书中战争描写(如城濮之战)兼具史料价值与文学张力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名词解释简介

《左传》是中国最早、叙事最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之一,由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内容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它以《春秋》为基础,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重大事件,并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与生活形态。 1. 作者与背景 《左传》的作者左丘明被誉为“文宗史圣”,其作品不仅继承了《春秋》的编年体例,还通过丰富的叙事手法,将历史事件生动呈现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名词术语解释

​​《左传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 》《谷梁传 》合称“春秋三传”。​ ​ 其以鲁国视角记载春秋时期政治、军事、外交事件,兼具史学与文学价值,核心特色为​​详实的叙事手法​ ​、​​“春秋笔法”的微言大义​ ​,以及​​对礼制与战争的深度剖析​ ​,为研究先秦社会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原始资料。 ​​编年体典范​ ​:按年、时、月、日记录史实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的传怎样解释

‌《左传》的“传”指对《春秋》经文的注解与扩展 ‌,‌核心功能是“以事解经” ‌,通过具体史实阐释孔子笔削《春秋》的微言大义。其名称源自汉代学者称其为《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穀梁传》并称“春秋三传”,但‌左氏以详述史实见长 ‌,另两传侧重义理阐发。 分点解析“传”的含义 ‌文体功能 ‌ “传”是古代解经的特定文体,相当于现代“注释”。《左传》通过补充战争、会盟等历史事件细节

2025-05-18 资格考试

什么是左传右传的区别

《左传》与《右传》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作者与成书性质 《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著,是独立撰写的编年体史书,以《春秋》为纲目,通过具体史实阐释《春秋》的纲目。 《右传》即《国语》,是《春秋》的别传,主要记载各国贵族的言论和事迹,侧重于人物传记和历史对话。 内容侧重点 《左传》以编年体形式,系统记录了鲁国及其他诸侯国的历史事件,强调历史发展的脉络和因果关系,兼具史学价值与道德评价。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中诚信的句子

《左传》中关于诚信的句子不胜枚举,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左传》作为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智慧和道德观念。诚信作为其核心理念之一,贯穿于全书的始终。以下是《左传》中关于诚信的几个关键句子: “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这句话强调了诚信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将其比作国家的宝物和人民所依赖的庇护。它提醒我们,诚信是维系国家稳定和人民幸福的关键。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的经和传是啥

《左传》中的“经”和“传”分别指《春秋》原书与左丘明注解,具体如下: 经 指《春秋》这部编年体史书,由孔子修订,记录了春秋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因孔子为鲁国人,故《春秋》既是当时各国史书的通名,也是鲁国史书的专称。书中以“公”字开头记载鲁国国君事迹,“王”字开头记载周王事迹。 传 是左丘明为《春秋》所作的注解,即《左传》。其内容包含对历史事件的补充、背景说明及儒家思想阐释,是《春秋》的权威解读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里的经和传

​​《左传》中的“经”指《春秋》原文,是鲁国编年史;“传”是左丘明对《春秋》的注解,通过叙事补充历史细节与人物言行,二者结合形成“以传释经”的经典范式。​ ​ 《春秋》作为“经”,文字极简,仅记录事件大纲,如“隐公元年,春王正月”。这种简略笔法需依赖“传”来解读。《左传》以丰富史料填补空白,例如详细叙述郑庄公与共叔段的权力斗争,揭示《春秋》中“郑伯克段于鄢”背后的伦理冲突。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是经还是传

​​《左传 》既是解《春秋 》的“传”,也是被后世尊为“十三经”之一的儒家经典,兼具“经”与“传”的双重属性​ ​。其核心价值在于以史实补充《春秋》的简略记载,同时通过叙事阐发儒家思想,成为研究春秋时期政治、文化的重要文献。 ​​《左传》作为“传”的本质​ ​ 它是《春秋》三传之一(另两部为《公羊传 》《谷梁传 》),最初目的是解读孔子删订的《春秋》经文。通过补充事件细节、人物对话和各国史实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为啥叫左传

‌《左传》得名源于其作者左丘明("左"指姓氏)和对《春秋》的"传"(注释)性质,它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 记录了春秋时期240余年的历史。以下从三个核心维度解析其命名逻辑: ‌作者身份关联 ‌ 传统认为《左传》由鲁国史官左丘明编纂,"左"直接取自其姓氏。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记载"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侧面佐证了作者与书名的关联性。 ‌文本功能定位 ‌

左传简介

​​《左传 》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之一,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 ​以鲁国十二公为序,记载了公元前722年至前468年间的政治、军事、文化等重大事件,​​兼具史学价值与文学成就​ ​,被誉为“春秋三传”之首,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百科全书。 ​​内容广度与深度​ ​:全书约20万字,涵盖诸侯争霸、典章制度、天文历法、民风民俗等,不仅补充《春秋 》的简略记载,还通过人物对话

2025-05-18 资格考试

《国语》名词解释

《国语》 是一部按国别记载的史书,其成书大约在战国初年,一般认为是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 1. 《国语》的成书与作者 成书时间 :战国初年 作者 :一般认为是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但存在争议,也有观点认为是西汉刘向校书所辑,或由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陆续编成。 2. 《国语》的内容与结构 内容 :主要记载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历史,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左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以“春秋笔法”著称,核心价值在于​ ​“微言大义”的历史批判​​和​ ​生动的人物叙事​​,奠定了后世历史文学的双重典范。​ ​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以鲁国国君纪年为线索,记载了春秋时期242年的政治、军事与外交事件。其叙事突破《春秋》的简略风格,通过细节描写、对话设计还原历史场景

2025-05-18 资格考试

《春秋》名词解释

《春秋》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又称《春秋经》或《麟经》,记录了从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到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共242年的历史。它不仅是鲁国的国史,也是研究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文献。 1. 编年体史书的典范 《春秋》以编年体形式记载了春秋时期的重要史实,开创了中国编年史的先河。这种体例以时间为线索,清晰记录历史事件,为后世史书的编纂提供了范例。 2.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简介

​​《左传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记录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兼具史学价值与文学魅力。​ ​其核心亮点在于:​​详实的编年体例​ ​(覆盖公元前722-前468年)、​​民本思想与道德评判​ ​、​​战争与外交辞令的文学典范​ ​,以及​​对《春秋 》的拓展与深化​ ​,被誉为“先秦叙事之最”。 《左传》以鲁国十二公为序,系统记载了周王室衰微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十句千古名言

《左传》作为春秋时期的重要典籍,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历史智慧。以下是其中十句被后世广为传诵的千古名言: 一、道德修养类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在于能否及时改正错误,成为儒家道德修养的核心要求。 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 强调自我修养的重要性,通过提升自身品德来避免灾祸,体现“内圣”思想。 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虚名虽可一时显赫,但缺乏实际德行必然招致怨恨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经典语录100句

‌《左传》经典语录浓缩了春秋时期的政治智慧与人生哲学, ‌ 其中“‌多行不义必自毙 ‌”“‌居安思危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等名句至今广为流传。这些语录不仅展现历史事件精髓,更蕴含处世之道,以下是精选分类解析: ‌1. 政治谋略类 ‌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强调联盟共生关系,适用于国际关系与商业合作。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 ‌:主张宽严相济的治国理念,现代管理可借鉴。 ‌2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经典语录

​​《左传》是中国古代史学与文学的双重经典,记录了春秋时期的政治智慧与人生哲理,其经典语录以精辟深刻著称,如“​ ​多行不义必自毙​​”“​ ​居安思危​​”等,至今仍被广泛引用。​ ​ ​​“多行不义必自毙”​ ​ 出自《左传·隐公元年》,揭示作恶者终将自食其果的规律,强调道德与因果的必然性。 ​​“居安思危”​ ​(《左传·襄公十一年》)倡导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适用于个人成长与国家治理。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必背经典30句

根据权威资料整理,《左传》必背经典30句可归纳为以下五类核心思想: 一、治国理政 民本思想 "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哀公元年)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宣公十二年)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僖公五年) 德治与用人 "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隐公十五年) "以德服人,以义服人,以利为民,以政服人"(未明确出处,综合《左传》精神) 二、个人修养

2025-05-18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