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十句千古名言

《左传》作为春秋时期的重要典籍,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历史智慧。以下是其中十句被后世广为传诵的千古名言:

一、道德修养类

  1.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在于能否及时改正错误,成为儒家道德修养的核心要求。

  2. 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

    强调自我修养的重要性,通过提升自身品德来避免灾祸,体现“内圣”思想。

  3. 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虚名虽可一时显赫,但缺乏实际德行必然招致怨恨,警示后人要务实。

二、政治智慧类

  1. 多行不义必自毙

    长期作恶终将自食恶果,是对权力滥用和道德沦丧的警示。

  2. 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

    自然界包容污秽与疾病,正如人应接纳缺点并弥补瑕疵,体现辩证思维。

  3.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说明事物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常被用于分析政治联姻或势力博弈。

三、战略谋略类

  1. 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决策犹豫会导致失败,强调军事行动需果断,被《孙子兵法》借鉴。

  2.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处于顺境时保持警惕,是治国理政的基本原则。

四、哲学思考类

  1. 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信用是国家和民众的根基,失去信用则失去支持。

  2. 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探讨自然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差异,体现古代哲人对宇宙与人生的思考。

:部分名言如“止戈为武”“骄奢淫逸,所自邪也”等虽未直接出自《左传》,但常被引用,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学习。

本文《《左传》十句千古名言》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253215.html

相关推荐

《左传》简介

​​《左传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记录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兼具史学价值与文学魅力。​ ​其核心亮点在于:​​详实的编年体例​ ​(覆盖公元前722-前468年)、​​民本思想与道德评判​ ​、​​战争与外交辞令的文学典范​ ​,以及​​对《春秋 》的拓展与深化​ ​,被誉为“先秦叙事之最”。 《左传》以鲁国十二公为序,系统记载了周王室衰微

2025-05-18 资格考试

《春秋》名词解释

《春秋》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又称《春秋经》或《麟经》,记录了从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到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共242年的历史。它不仅是鲁国的国史,也是研究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文献。 1. 编年体史书的典范 《春秋》以编年体形式记载了春秋时期的重要史实,开创了中国编年史的先河。这种体例以时间为线索,清晰记录历史事件,为后世史书的编纂提供了范例。 2.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左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以“春秋笔法”著称,核心价值在于​ ​“微言大义”的历史批判​​和​ ​生动的人物叙事​​,奠定了后世历史文学的双重典范。​ ​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以鲁国国君纪年为线索,记载了春秋时期242年的政治、军事与外交事件。其叙事突破《春秋》的简略风格,通过细节描写、对话设计还原历史场景

2025-05-18 资格考试

《国语》名词解释

《国语》 是一部按国别记载的史书,其成书大约在战国初年,一般认为是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 1. 《国语》的成书与作者 成书时间 :战国初年 作者 :一般认为是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但存在争议,也有观点认为是西汉刘向校书所辑,或由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陆续编成。 2. 《国语》的内容与结构 内容 :主要记载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历史,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简介

​​《左传 》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之一,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 ​以鲁国十二公为序,记载了公元前722年至前468年间的政治、军事、文化等重大事件,​​兼具史学价值与文学成就​ ​,被誉为“春秋三传”之首,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百科全书。 ​​内容广度与深度​ ​:全书约20万字,涵盖诸侯争霸、典章制度、天文历法、民风民俗等,不仅补充《春秋 》的简略记载,还通过人物对话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为啥叫左传

‌《左传》得名源于其作者左丘明("左"指姓氏)和对《春秋》的"传"(注释)性质,它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 记录了春秋时期240余年的历史。以下从三个核心维度解析其命名逻辑: ‌作者身份关联 ‌ 传统认为《左传》由鲁国史官左丘明编纂,"左"直接取自其姓氏。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记载"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侧面佐证了作者与书名的关联性。 ‌文本功能定位 ‌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名词

《左传》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著作,其名词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先秦时期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的历史事件,以《春秋》为纲目,通过具体史实阐释《春秋》的纲目。 别称与沿革 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左氏》,后多简称《左传》。 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儒家经典之一。 作者争议

2025-05-18 资格考试

什么是《左传》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编年体史书,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基本信息 原名与别称 :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作者争议 :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著,但实际成书可能为战国至汉代学者集体编纂。 记事范围 :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的历史,涵盖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 历史地位 编年体典范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的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以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核心价值在于“以史为鉴”的叙事智慧与文学成就,其​ ​历史真实性、文学艺术性、政治思想性​​三大亮点深刻影响了后世史学与文学发展。​ ​ 作为编年体典范,《左传》按鲁国十二公顺序记载了242年历史,首创“寓褒贬于叙事”的笔法,如“郑伯克段于鄢”通过细节揭露人性复杂。书中战争描写(如城濮之战)兼具史料价值与文学张力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名词解释简介

《左传》是中国最早、叙事最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之一,由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内容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它以《春秋》为基础,详细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重大事件,并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与生活形态。 1. 作者与背景 《左传》的作者左丘明被誉为“文宗史圣”,其作品不仅继承了《春秋》的编年体例,还通过丰富的叙事手法,将历史事件生动呈现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经典语录100句

‌《左传》经典语录浓缩了春秋时期的政治智慧与人生哲学, ‌ 其中“‌多行不义必自毙 ‌”“‌居安思危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等名句至今广为流传。这些语录不仅展现历史事件精髓,更蕴含处世之道,以下是精选分类解析: ‌1. 政治谋略类 ‌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强调联盟共生关系,适用于国际关系与商业合作。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 ‌:主张宽严相济的治国理念,现代管理可借鉴。 ‌2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经典语录

​​《左传》是中国古代史学与文学的双重经典,记录了春秋时期的政治智慧与人生哲理,其经典语录以精辟深刻著称,如“​ ​多行不义必自毙​​”“​ ​居安思危​​”等,至今仍被广泛引用。​ ​ ​​“多行不义必自毙”​ ​ 出自《左传·隐公元年》,揭示作恶者终将自食其果的规律,强调道德与因果的必然性。 ​​“居安思危”​ ​(《左传·襄公十一年》)倡导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适用于个人成长与国家治理。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必背经典30句

根据权威资料整理,《左传》必背经典30句可归纳为以下五类核心思想: 一、治国理政 民本思想 "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哀公元年)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宣公十二年)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僖公五年) 德治与用人 "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隐公十五年) "以德服人,以义服人,以利为民,以政服人"(未明确出处,综合《左传》精神) 二、个人修养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八句经典名言

《左传 》作为儒家重要经典,蕴含千年智慧,其经典名言至今仍为处世圭臬。​​立德为先的“三不朽”准则、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从善如流的谦逊态度​ ​等思想,尤为值得现代人深悟。以下八句名言,堪称人生指南: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 德行是立身之本,功业与言论次之。唯有以德为基,方能成就真正不朽的价值。 ​​“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经典二十句

《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历史著作,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智慧与哲理。以下精选了《左传》中的二十句经典名言,这些句子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左传》强调了区分敌我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警惕不同立场的人可能带来的潜在威胁。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隐公元年》指出作恶多端的人终将自食恶果,揭示了正义的必然性。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中经典的句子

《左传》作为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编年体史书,不仅在历史记载上具有重要价值,更因其文辞优美、思想深邃而广受赞誉。其中蕴含着许多经典的句子,这些句子或富含哲理,或饱含情感,成为后世传颂的佳句。 1. "多行不义必自毙" 这句话出自《左传·隐公元年》,意思是不义之事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它告诫人们要坚守道义,否则终将自食恶果。 2.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这句话出自《左传·宣公二年》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名言名句大全

‌《左传》作为春秋时期重要史书,收录了大量深刻影响中国文化的名言名句,其中“ ‌多行不义必自毙‌”“ ‌居安思危‌”“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等至今广为传诵。 ‌这些名句不仅浓缩了先秦政治智慧,更蕴含处世哲学与道德警示,是中华传统思想的精华所在。 一、治国理政类名句 ‌“多行不义必自毙” ‌(《隐公元年》):强调恶行终将自食其果,警示统治者需以德服人。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经典名句100句全部

《左传》作为春秋时期的重要典籍,其经典名句数量庞大,以下整理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00句名言,供参考: 一、政治治理类 政以治民,邢以正邪。既无德政,又无威刑,是以及邪 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 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无德而禄,殃也 二、道德修养类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 以德服人,以义服人,以利为民,以政服人 谦,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10句经典名言

​​《左传》是中国古代史学与文学的双重经典,记录了春秋时期的政治智慧与人生哲理,其名言至今仍被广泛引用。以下是10句最具影响力的经典名言及其核心解读:​ ​ ​​“多行不义必自毙。”​ ​ 强调恶行终将自食其果,警示人应守正道。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 比喻利害关系紧密相连,合作才能共存。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 提醒在顺境中保持警惕,防患于未然。

2025-05-18 资格考试

《左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左传 》作为春秋时期的编年体史书,不仅记录了战争与政治风云,更揭示了治国安邦、修身立德的永恒智慧。其核心道理可提炼为:以德为本、民心至上、礼制为纲、辩证处世,这些思想至今仍为个人成长与社会治理提供深刻启示。​ ​ ​​以德治国,民心为根​ ​ 书中反复强调“德”是立国之基,如鲁庄公因取信于民而在长勺之战以弱胜强,而楚国因“疲民以逞”导致鄢陵之败。​​民心向背直接决定政权存亡​ ​

2025-05-18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