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许可、防护措施、监护等
动火检查是确保动火作业安全的重要环节,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作业前检查
-
作业许可与方案
确认是否办理了动火证,检查作业方案是否完善,是否包含风险评估、应急措施等内容。
-
现场环境评估
-
检查动火区域是否为固定动火区且符合条件。
-
清理动火点周围5米内的易燃易爆物品,确保动火区域与其他区域防火分隔。
-
对受限空间进行气体分析(可燃性、氧气、有毒气体浓度),确保环境安全。
-
-
设备与工具检查
-
检查氧气瓶、乙炔瓶等气瓶距离动火点是否≥10米,保持5米以上间距。
-
确保动火设备(如电焊机、切割工具)符合防爆要求,照明及电动工具使用安全电压(≤24V或≤12V)。
-
-
人员资质与培训
- 确认作业人员持有效的特种作业证,是否熟悉作业风险及应急措施。
二、作业过程监管
-
监护与安全措施
-
指派2人以上监护人,监护人需全程监督作业,发现危险立即停止作业。
-
受限空间作业需保持通风,使用防爆设备,人员轮换作业时间。
-
-
动态监测与应急准备
-
动火前30分钟内完成气体检测,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需重新检测。
-
现场配备灭火设施,确保消防通道、出口畅通。
-
三、作业后检查
-
现场清理与恢复
-
动火结束后清理现场,确认无残留可燃物,设备归位。
-
检查防火分隔措施是否恢复,安全出口、通道是否畅通。
-
-
记录与档案管理
-
填写动火作业票,记录检测数据、监护人信息及应急措施。
-
建立“一户一档”管理台账,存档作业票证及检查记录。
-
四、其他注意事项
-
天气与环境因素 :六级以上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应停止动火。
-
培训与教育 :定期开展动火安全培训,提高员工风险意识。
通过以上检查内容,可有效防范动火作业中的火灾风险,确保作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