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火作业检查记录是确保高风险作业安全的关键文件,需涵盖审批流程、人员资质、设备状态、现场防护及应急措施等核心要素。 规范的记录不仅能预防火灾爆炸事故,更是企业履行安全主体责任的法律依据。
-
审批与资质核查
检查记录必须明确动火作业许可证编号、审批层级及有效期,确认作业人员持有焊工等特种操作证,监护人员经过安全培训并全程在场。 -
作业环境与设备检查
记录需体现现场可燃物清理情况、气瓶间距(氧气与乙炔瓶≥5米)、电焊机接地状态及临时用电合规性,同时检查防火花飞溅措施(如防火毯覆盖)是否到位。 -
安全防护与应急准备
包括消防器材(灭火器、消防水带)配备、作业人员防护装备(安全帽、电焊面罩)佩戴情况,以及应急疏散预案的现场张贴与演练记录。 -
过程监控与闭环管理
记录应实时更新动火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如火花飞溅、设备过热),并在作业结束后确认火种熄灭、现场清理完毕,形成隐患整改闭环。
提示:企业应定期更新检查模板,结合《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全规范》等国家标准,通过数字化管理提升记录可追溯性,确保每项动火作业有据可查、风险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