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火作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需从人员管理、环境准备、操作规范、监督保障等方面全面落实,具体措施如下:
一、人员管理要求
-
资质审核 :动火人员必须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如焊工证)及动火证,未经消防部门批准不得更换。
-
安全培训 :作业前需接受专业安全教育,熟悉火灾预防、应急处理及设备操作,定期进行消防演练。
二、环境准备与隔离
-
现场清理 :动火前10米范围内清除易燃易爆物品,高空作业需彻底清除火星落点区域的可燃物。
-
防火隔离 :使用铁板、石棉瓦等阻燃材料设置隔离带,严禁用塑料薄膜、泡沫等易燃物遮盖,确保通风良好。
三、设备与材料管理
-
设备检查 :焊割设备需完好无损,氧气瓶与乙炔瓶严禁横卧存放,确保气带连接牢固。
-
容器处理 :盛装过可燃介质的容器必须清洗置换,确认安全后方可动火。
四、操作规范与监护
-
作业流程 :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办理许可证并明确时间、地点、内容,作业中不得擅自离岗。
-
实时监护 :指定专人监护现场,发现异常立即停工,作业后清理残火并确认无隐患。
五、应急与记录管理
-
应急预案 :制定火灾报警、灭火、疏散等预案,定期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
作业记录 :详细记录每次动火的时间、人员、措施及结果,为后续管理提供依据。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降低动火作业风险,确保生产安全。